滔滔逝者若斯夫,不有耆儒孰共扶。
昭揭五条皆远道,由来一本不殊途。
圣贤奥义难穷尽,老笔名言妙写模。
我欲研朱同点易,先生肯位此中无。

这首诗是朱熹的《中庸》第二章。朱熹,字元晦,号晦庵,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是继孔孟之后又一个儒家学派的集大成者,被后世尊称为“朱子”。他的哲学思想对宋明理学和东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句释义:

  1. “滔滔逝者若斯夫”:“滔滔”形容水流声,这里比喻时间的流逝;“逝者”指过去的时间;“若斯夫”相当于“如此”,表示时间像流水一样不断消逝。整句表达的是时间的不可逆性和流逝的无情。
  2. “不有耆儒孰共扶”:“耆儒”指的是年高德重、学识渊博的老人;“孰共扶”意思是谁能够共同扶持?这句表达了朱熹认为如果没有像他这样的老者来传授学问,那么就没有谁能帮助后人继续发展儒家学问。
  3. “昭揭五条皆远道,由来一本不殊途”:“昭揭”意为公开揭示;“五条”可能是指孔子的五常之道,即仁、义、礼、知、信;“皆远道”意味着这些都是从远处传来的;“一本”可能是指儒家的根本道理或原则,“不殊途”表明这些道理或原则都是相同的,没有变化。整句强调了儒家学说的普遍价值和永恒性。
  4. “圣贤奥义难穷尽,老笔名言妙写模”:“圣贤奥义”指的是古代圣贤们深奥而重要的道理;“难穷尽”意味着这些道理深奥难以完全理解;“老笔名言”指的是老年人的话语和名言;“妙写模”意味着巧妙地描绘或模拟。这句表达了朱熹对于学习儒家学说的困难和挑战的认识,同时也赞美了他对于学问的深入理解和精妙表达。
  5. “我欲研朱同点易,先生肯位此中无”:“研朱”意为研究儒家经典,这里的“朱”可能是“朱子”的简称,代表了朱熹的学问;“同点易”指的是一起研究儒家经典,“点易”可能指的是解读或解释儒家经典;“先生肯位此中无”意为先生您是否愿意放弃这个领域?这里的“先生”指的是前文提到的朱熹,而“位此中无”意味着放弃儒家学问的传承。整句表达了朱熹对于自己传承儒家学问的决心和态度。

赏析:
这首诗是朱熹在回答他人关于如何继承和发展儒家学问的提问时所作。首先,朱熹开篇就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学问的重要性,表达了他对知识传承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接着,他用“耆儒”和“五条”等词汇赞美那些年长而有学识的人,强调他们的智慧和经验对于后代的指导作用。然后,他强调了儒家学说的普遍价值和永恒性,认为这是值得学习和研究的。最后,他表达了自己对于传承儒家学问的决心和态度,尽管面临着挑战和压力,但他仍然愿意坚守自己的岗位,为后世的学者提供指导和支持。

这首诗语言简练而深刻,通过对比和反问等方式展现了朱熹对于儒家学问的热爱和执着。同时,它也传达了一种对知识传承和文化传承的重视和尊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