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自古尚张皇,何况长江恣扰攘。
闻道义旗离漕口,已驱北骑走池阳。
先将十万来迎敌,最好诸军自裹粮。
说与无知饶舌者,文魁元不是猖狂。
【注释】
出师:出征。自古:自古以来。尚:崇尚,以……为榜样。何况:何况是长江水势。恣:任意。扰攘:纷乱不安。漕口:即下牢关,在今安徽含山县北。已:已经。驱:赶走。北骑:指金朝的军队。池阳:在今安徽贵池县东,当时属淮南西路。
将:率领。十万:指文天祥的部队。来迎敌:前来迎战敌人。最好:最合适。诸军:各军马。裹粮:携带干粮。说与:告诉。饶舌者:爱多嘴的人。文魁元:文天祥的字。
【赏析】
这首诗写作者送文天祥出兵北伐,劝他不要轻信流言蜚语,要自力更生,奋勇杀敌。
开头二句写北伐的声势浩大:“出师自古尚张皇,何况长江恣扰攘。”意思是说,从古到今,出兵都讲究声势,更何况长江一带更是战火连绵、兵祸频仍。这里用一个对比手法,突出了北伐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恣”是任意的意思,这里用来强调“扰攘”,表示长江一带战乱严重,给百姓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三、四两句紧承上文,指出北伐的目标:“闻道义旗离漕口,已驱北骑走池阳。”意思是说,听说你离开漕口,率军北伐了,而金国军队已被我们赶走了。这里既表明了宋王朝对文天祥的信任,也表达了作者对北伐胜利的期待。“已驱”二字,既表现了敌军的被动,也显示了我军的主动。
五、六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北伐的情景:“先将十万来迎敌,最好诸军自裹粮。”意思是说,你率领着十万大军前来迎战敌人,这是最好不过的;而且希望你能够自带干粮,这样更加有利于你的作战。这一联诗,既表达了作者对文天祥的期望,又表现了他对敌人的蔑视。
最后两句是对文天祥的安慰和鼓励:“说与无知饶舌者,文魁元不是猖狂。”意思是说,如果你听到一些不负责任的话,就告诉那些喜欢议论是非的人,文天祥并不是像他们所说的那样狂妄自大,而是在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努力奋战。这两句话既是对文天祥的安慰,也是对他北伐成功的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