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生涯逐浪流,悠悠生事共萍浮。
蓑披残雪湘江晚,钩拂红尘渭水秋。
买酒解衣杨柳岸,得鱼吹火荻芦洲。
兴阑却返扁舟去,半掩柴门古渡头。
【解析】
此诗写渔父的悠然自得,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第一句:“一叶生涯逐浪流”,写渔父的生涯,是随水漂流,漂泊不定。“一叶”是比喻,指小舟。“生涯”指生活道路或生活经历。“逐浪流”是说,随着江水流去,飘泊不定。“生涯”指生活道路或生活经历。“逐浪流”是说,顺着江流漂浮,没有固定的居处。
第二句:“悠悠生事共萍浮”,“悠悠”是闲适、悠长的意思,指人一生所遭遇的事或所从事的事业。“共萍浮”是说,人的生命就像随水漂浮的浮萍一样。“生事”指人的生活遭遇;“事业”指人们的职业活动。“共萍浮”是说,人的生命和事业像浮萍一样随波逐流。
第三句:“蓑披残雪湘江晚,钩拂红尘渭水秋”,写渔父穿着蓑衣(一种用草、麻等编织成的防雨用具)在湘江上垂钓,秋天时在渭水边钓鱼。“蓑披”是说,穿上蓑衣。“残雪”指残存的雪。“湘江”指湖南省湘江。“晚”指傍晚。“钩拂”是说,用鱼钩拨动水中游动的鱼。“红尘”指尘世,指世间繁华之事。“渭水”是指渭河,在今陕西省中部偏北,渭水从北向南流,经西安东郊,注入黄河。“秋”指秋季。这里写秋日里在湘江边打鱼、在渭水边垂钓的情景。
第四句:“买酒解衣杨柳岸,得鱼吹火荻芦洲”,写渔父买了酒到柳树岸边喝,又在荻芦洲吹起笛子来。“杨柳岸”指杨柳岸边,杨柳是木名,即柳树。“荻芦洲”指芦苇丛生的小洲。“买酒”是买些酒来喝。“解衣”是解开衣服。“杨柳岸”是柳树岸边。“荻芦洲”是指芦苇丛生的沙洲。这两句是说,渔父买些酒来喝,在柳树岸边休息一下,又到沙洲吹起笛子来。
第五句:“兴阑却返扁舟去”,写渔父兴致已尽而返回小船。“兴阑”指兴致已经没有了。“却返”指返回。“扁舟”是一种单人划桨的小船。“半掩柴门古渡头”,写渔父返回小船后,把船半开着,隐于茂密的树林中,然后回到老宅,关上柴门。“半掩”是一半开着的意思。“柴门”指柴草编成的门,泛指简陋的房屋。“古渡头”是旧时船只停靠的地方。这两句是说,渔父兴致已尽而返回自己的小船,然后又回到自己简陋的房屋里,关上柴门。
【赏析】
这是一首写渔父生活的小令,通过写他的生活情趣,表现了渔父与世无争、逍遥自在的人生哲学。《渔父》是《全唐诗》中的一首诗,作者为唐李贺。李贺的诗歌具有独特的风格:构思新巧、语言奇诡。这首诗就是典型的代表之一。
本篇写的是一个渔父悠闲自在、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渔人形象。诗中渔父的日常生活充满了诗情画意,充分体现了诗人追求自然、崇尚自由的思想感情。
首句“一叶生涯逐浪流”,写渔父的生涯,是随水漂流,漂泊不定。“一叶”是比喻,指小舟。“生涯”指生活道路或生活经历。“逐浪流”是说,随着江水流去,飘泊不定。“生涯”指生活道路或生活经历。“逐浪流”是说,顺着江流漂浮,没有固定的居处。
第二句“悠悠生事共萍浮”。“悠悠”是闲适、悠长的意思,指人一生所遭遇的事或所从事的事业。“共萍浮”是说,人的生命就像随水漂浮的浮萍一样。“生事”指人的生活遭遇;“事业”指人们的职业活动。“共萍浮”是说,人的生命和事业像浮萍一样随波逐流。
第三句“蓑披残雪湘江晚,钩拂红尘渭水秋”。“蓑披”是说,穿上蓑衣。“残雪”指残存的雪。“湘江”指湖南省湘江。“晚”指傍晚。“钩拂”是说,用鱼钩拨动水中游动的鱼。“红尘”指尘世,指世间繁华之事。“渭水”是指渭河,在今陕西省中部偏北,渭水从北向南流,经西安东郊,注入黄河。“秋”指秋季。这里写秋日里在湘江边打鱼、在渭水边垂钓的情景。
第四句“买酒解衣杨柳岸,得鱼吹火荻芦洲”。“杨柳岸”指柳树岸边。“荻芦洲”是指芦苇丛生的沙洲。这两句是说,渔父买些酒来喝,在柳树岸边休息一下,又到沙洲吹起笛子来。
第五句“兴阑却返扁舟去”。写渔父兴致已尽而返回小船。“兴阑”指兴致已经没有了。“却返”指返回。“扁舟”是一种单人划桨的小船。“半掩柴门古渡头”,写渔父返回小船后,把船半开着,隐于茂密的树林中,然后回到老宅,关上柴门。“半掩”是一半开着的意思。“柴门”指柴草编成的门,泛指简陋的房屋。“古渡头”是旧时船只停靠的地方。这两句是说,渔父兴致已尽而返回自己的小船,然后又回到自己简陋的房屋里,关上柴门。
全诗意境清幽、淡雅、宁静,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富有强烈的生活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