夔子今年雪,初冬已在山。
峰非是盐白,鬓不为诗班。
寒律三朝后,雷声八日间。
潜催子猷棹,乘兴早知还。

【译文】

夔州今年下雪,初冬已在山。

山峰不是盐白色的,鬓发不因诗班白。

寒气在三朝后,雷声在八日间。

暗中催我子猷划船,乘兴早知道要回。

【注释】

十月九日:即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古人于此日有登高、佩茱萸、饮菊花酒等习俗。此篇当为作者于重阳节时所作。

夔(kuí)子:夔州,今属重庆市,唐时属夔州都督府,故称。

今年:指重阳的一年。

山(shān):指夔州的山区。

峰非是盐(xiáng)白:山峰并不是像冬天的积雪那样白色。盐白,指霜雪。

鬓不为诗班:鬓发没有像诗人一样长满白发。诗班,古代读书人的行列。这里借指诗人的诗歌创作。

三朝:三天。这里指重阳节的头三天。

雷声:指秋雨或秋雷。

潜催:暗地里催促。子猷:晋王凝之字子猷,曾隐居会稽山,爱竹。他居山时,常乘小船从门前游过去,见竹便止,过后再从竹旁经过。后人因此用“子猷”来比喻爱好自然的人。棹(zhào):船桨。

乘兴:兴致勃勃的样子。还:返回。

赏析:

此诗首句点出题意,次句写景,第三句抒情,尾句收束全诗。前三句写重阳节这天,诗人登上山巅,观赏那洁白如银的山峰和披戴青翠的山林。然而诗人看到的却是一片萧瑟凄凉的景象,于是他不由悲从中来,不禁感慨万千。四句以景衬情,进一步抒发诗人的愁绪与苦闷。五、六句写景抒情,七、八句写情抒情,最后两句写景抒情,表达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此诗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前后呼应紧密,层次分明,语言清新明快,韵味悠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