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松声接涧泉,清音入耳夜无眠。
宜于四绝中称绝,谁向三贤后更贤。
寺就已无陈日月,时清长是宋山川。
明朝杖屦寻刘阮,不待桃花入洞天。

题天台国清寺

十里松声接涧泉,清音入耳夜无眠。

宜于四绝中称绝,谁向三贤后更贤。

寺就已无陈日月,时清长是宋山川。

明朝杖屦寻刘阮,不待桃花入洞天。

注释说明:

  1. 十里松声接涧泉:描述山寺周围松林的声音与涧中的溪水声相连接,形成一幅宁静的自然景象。
  2. 清音入耳夜无眠:形容夜晚听松声如同音乐般悦耳,使人难以入睡。
  3. 宜于四绝中称绝:意指这处胜地在山水之美、佛学之深、建筑之巧以及历史价值上都达到了极致。
  4. 谁向三贤后更贤:提问谁能超越历史上的三位贤者(如孔子、老子、释迦牟尼等),表达了对这一地点无与伦比之处的赞美。
  5. 寺就已无陈日月:指出这座寺院已经没有陈旧的历史痕迹,展现出其年轻和现代的气息。
  6. 时清长是宋山川:强调在政治清明的时代背景下,这里的山水景色更加秀美,体现了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处的美好景象。
  7. 明朝杖屦寻刘阮:提到在明朝时期,人们依然使用手杖寻找传说中的隐士刘阮,表明这种追求隐逸生活的理想仍然深入人心。
  8. 不待桃花入洞天:意味着不必等到桃花盛开时节,人们就可以进入这个仙境般的所在,表现出对这个地方的喜爱和向往。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天台国清寺的描述和感慨,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佛教文化的热爱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中的“十里松声”和“涧泉”营造了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充满禅意的地方。而“宜于四绝中称绝”不仅赞扬了该地的自然美景,也凸显了其在文化和历史价值上的重要地位。此外,诗中还蕴含了对古代圣贤的怀念之情,以及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对天台国清寺美景的赞美,更是对理想生活的一种诗意表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