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走方嗟力不任,得公一杖直千金。
竹能有面如人面,人亦虚心似竹心。
渡水只愁龙欲化,入山应与凤联吟。
翰林虞部相酬赠,同舍交情复见今。
”`
奔走方嗟力不任,得公一杖直千金。
竹能有面如人面,人亦虚心似竹心。
渡水只愁龙欲化,入山应与凤联吟。
翰林虞部相酬赠,同舍交情复见今。
注释:
- 奔走方嗟力不任: 形容在奔波中感到非常的疲劳和无力,无法胜任。
- 得公一杖直千金: 表示得到王十朋赠送的杖价值千金,表达了对其慷慨之情的高度赞扬。
- 竹能有面如人面: 竹子可以拥有人的面容,比喻竹子的美丽或人格。
- 人亦虚心似竹心: 人的心境像竹子一样谦虚。
- 渡水只愁龙欲化: 担心渡水时如同龙要化为水一般消失不见。
- 入山应与凤联吟: 进入山林时,应该像凤凰那样相互唱和。
- 翰林虞部相酬赠: 指王十朋与翰林、虞部的官员们相互酬答赠礼。
- 同舍交情复见今: 昔日的同宿舍友现在又重聚一堂,友情依旧。
赏析:
这首诗《州宅十二咏·景卢赠人面竹杖》是宋代诗人王十朋的作品。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人与人之间情谊的赞美。首句“奔走方嗟力不任”,反映了诗人在奔波中感受到的巨大压力,难以承受其重。然而,当遇到王十朋这位慷慨的朋友之后,一切都变得不再那么艰难。王十朋赠予的杖象征着深厚的友情,价值千金却毫不在意,这份情谊胜过千金。诗中的竹杖不仅是一件实用的物品,更是一种精神象征,象征着高洁的品格和坚韧的精神。
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人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友情的重视。从“渡水”到“入山”,再到“与凤联吟”,每一个场景都充满了诗意和画意,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之中。王十朋通过此诗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既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和人文美的深刻理解,也表达了他对于人生和友谊的独特见解。
《州宅十二咏·景卢赠人面竹杖》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和人际关系的诗歌,更是王十朋对生活美学的深刻思考和表达。它以简洁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示了作者独特的审美观和人生观,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