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居乐道自躬耕,那肯要君用割烹。
汤后不加三聘礼,未应改志为苍生。
诗句原文:
伊尹(公元前1649年—公元前1549年),本名伊挚,姒姓,空桑(今河南省杞县空桑村)人,夏末商初政治家、思想家,商朝开国元勋、道家学派创始人之一、中华厨祖,被后人奉祀为“商元圣”。
译文:
伊尹自幼在有莘国被贩卖成为奴隶,后经过多次被汤王访聘,劝说伊尹投靠商人。后来作陪嫁男奴到商国,商汤任用伊尹为小臣。伊尹是商朝初年的重要人物,辅佐商汤灭夏朝,为商朝建立立下汗马功劳,任丞相期间整顿吏治,洞察民情,使商朝初年经济比较繁荣,政治比较清明。伊尹不仅是辅佐汤夺取天下的开国元勋,还是后来三任商王的功臣,因此,伊尹在甲骨卜辞中被列为“旧老臣”之首,受到隆重祭祀,不仅与汤同祭,还单独享祀。伊尹放太甲的故事更是广为人知,太甲继位时,因年纪太小,伊尹既是摄政大臣又是太甲的老师。而太甲则暴虐、昏庸、道德败坏,不遵守商汤制定的大政方针。伊尹为了教育太甲,将太甲流放到桐宫,桐宫就是商汤的陵寝。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伊尹一生经历的描写,展现了其卓越的才能和政治成就。首句“穷居乐道自躬耕”,描绘了伊尹虽处逆境但依然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信念,体现了他的坚韧和执着。接着,“那肯要君用割烹”,表达了伊尹对权力的淡泊,以及他愿意为百姓着想的高尚品质。最后两句“汤后不加三聘礼,未应改志为苍生”,强调了伊尹的忠诚和牺牲精神,即使身处高位,也始终未改变初心,只为百姓谋福祉。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通过寥寥数笔,便勾勒出了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形象,令人感慨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