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争盟祸莫逃,托名仁义直徒劳。
杀人祭鬼宁非忍,犹自临戎惜二毛。

【注释】

  1. 宋襄公:春秋时期宋国的君主,名兹父。在位期间,曾与楚国交战,但因小有伤亡后便立即撤退,被后世誉为“仁义之师”。然而,由于他过于迂腐和保守,未能及时抓住战机,最终导致了战争的失利。
  2. 小国争盟祸莫逃:指宋襄公作为小国国君,在争夺同盟国时,却因为过于迂腐和保守,导致国家遭受战乱和祸患。
  3. 托名仁义直徒劳:指虽然宋襄公号称崇尚仁义,但实际上却无法真正实现自己的理想。
  4. 杀人祭鬼宁非忍:指宋襄公为了表示对鬼神的敬畏,竟然下令杀死了士兵,这种行为让人感到无比的痛苦和无奈。
  5. 犹自临戎惜二毛:指尽管已经经历了战争的残酷,但宋襄公仍然对年轻士兵们的死亡感到惋惜。
    【赏析】
    这首诗是对宋代著名诗人陆游的《书愤五首》中的第一首的改写。原诗是:“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萧然。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的深沉感慨,以及对现实的深深忧虑。而陆游的这首诗则是对宋襄公的讽刺,通过对这位历史上的仁义之师的形象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和现实的深刻认识。两首诗虽然都以历史人物为题材,但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却是截然不同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