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尧授舜由天命,太伯奔吴避圣人。
鲁隐效颦端可笑,逊威不正自亡身。

【注释】1.鲁隐公:春秋时齐国诸侯,名姬姓,字伯禽。公元前720年即位,前694年被鲁桓公之子庆父所杀,其弟允公继位,史称“隐公”。

2.唐尧授舜:尧让位于舜,禅让制的一种表现。3.太伯奔吴:指周太王(古公亶父)长子泰伯,见《论语.泰伯》。后以“太伯奔吴”比喻逃避祸乱。

4.效颦:模仿别人的容貌、仪态。5.逊威:屈从于权势,无主见。

【赏析】此诗借历史典故讽刺了昏庸无能的君主。第一句用唐尧让位于舜的传说,来说明鲁隐公的失败是因为受天命;第二句借用太王子泰伯避居江南,不与周室同德的史实,说明鲁隐公的失败也是由于受天命;第三句则直接指出鲁隐公失败的原因。末句是全诗的关键,它概括了前面二句的意旨,并点出主题。鲁隐公的失败是由于他受宠于权臣,不能正己奉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