恃险三苗此为国,不知诸夏有华勋。
两阶干羽七旬后,从此湖山方有君。
这首诗出自《登君山》,作者是李白。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和赏析:
君山(第一句)
恃险三苗此为国,不知诸夏有华勋。
倚仗着地势险要,三苗成为国家的屏障,不知道中原华夏地区也有辉煌的成就。
译文:依靠险要的地势,三苗成为了国家的守卫,而不知道中原华夏地区也有着辉煌的成就。
注释:恃险——倚仗着地势险要;三苗——传说中的部落名,这里指代三苗族,古代居住在今天的湖南一带;国家——指楚国;诸夏——指中原地区的华夏民族或中原王朝;华勋——辉煌的功勋。
赏析:首句描绘了君山的地理优势,作为楚国的屏障,三苗族在这里建立了自己的统治。这里的“恃险”不仅仅是指地势的险要,更暗示了三苗族在军事上的实力和影响力。第二句则是说,这些三苗族人只知道自己的地域,却不知道中原地区也有伟大的成就。这种对比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和文化多样性的认识和尊重,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当时统治者的批评。
两阶干羽七旬后,从此湖山方有君。
两阶干羽七旬后,从此湖山方有君。
两种乐器演奏了七十余年之后,君山才有了君临天下的气势。
译文:两种乐器演奏了七十余年之后,君山才有了君临天下的气势。
注释:阶——台阶;干羽——古代的乐器,这里可能是指琴瑟之类的乐器;两阶干羽七旬后——指演奏了七十多年;君山——即现在的湖南省岳阳市境内的君山岛。
赏析:这句诗通过描述两种乐器演奏七十多年的场景,隐喻了君山的历史变迁。从最初的三苗族的统治,到后来的楚文化的影响,再到如今的繁荣景象,君山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变迁。这里的“从此湖山方有君”表达了诗人对君山未来发展的美好愿景,希望它能继续保持其独特的魅力和地位。
整首诗通过对君山的描述,反映了历史的变迁和人们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同时,它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统一的向往和对民族文化多样性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