㶁㶁岸下水,汝流欲何之。
但见日东注,宁有还源期。
尼父川上叹,逝者亦如斯。
人生百年间,扰扰无已时。
利名役初心,百欢无一追。
待汝后知悔,桑榆景堪悲。
感此盍悟彼,毋为浪吁嘻。
【注释】
㶁㶁:水声。
汝流:指黄河水,“汝”为古国名。
但见:只见。
利名:名利,功利。
宁有:岂能。
尼父:孔子自称。
逝者:死去的人,指孔子、老子等先贤。
扰扰:忙忙碌碌的样子。
无已时:没有止境。
桑榆景:日落时的景象,比喻晚年光景。
感此盍悟彼:由此想到其他事物。
盍(hā):何不,何妨,表示委婉语气。
毋为浪吁嘻:不要像浪人一样无所事事,虚度年华。
【译文】
河中水波轻轻荡漾着,黄河水向东奔腾而去,你究竟要流向哪里?
只见太阳在东边落下,难道就没有返航的时候吗?
孔夫子感叹道:“逝者如斯”,我们这些人也是如此,一生忙碌不停歇。
人们被利益名声牵绊,忘记了最初的追求,欢乐再多也追不上。
等到你后悔已经来不及了,到那时只有叹息的份了。
由此想到其他事物,不要像浪人般无所事事,虚度了年华!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叹黄河之水的诗。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自古以来,就给中华儿女以无穷无尽的鼓舞与力量。《古诗十九首》写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其中许多篇章都写到黄河流水。本诗就是其中之一。全诗四句,每句七个字,共二百八十个字。前两句写诗人站在河边远望黄河,看到河水奔流而去,不禁发出感慨。后两句则从黄河之水发问,进而由黄河之水联想到人生短暂,并进一步联想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最后以议论结束全诗。这首诗虽然只有四句话,但所抒发的感情是相当复杂的。它既有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又有对生命价值的反思;既有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又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悲凉之情。这种感情的复杂性正是古代文人忧国忧民思想的真实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