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儿有泪不染竹,当作包胥贾生哭。
湘源遗种虽可爱,节目尚馀儿女态。
谁能千里移此根,出门又恐添啼痕。
不如还家种慈竹,不厌千竿万竿绿。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作品,题为《移竹》。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分析:

诗句及译文

  • “柘溪道傍有班竹百馀挺萧洒可爱”:在柘溪道旁有一百多根挺拔而潇洒的竹子,它们显得十分优美。

  • 解释:“柘溪道旁”指地理位置,“班竹”指一种竹子,“挺拔而潇洒”描述竹子的姿态。

  • 赏析:描绘出一幅优美的自然风光图。

  • “与先之赏玩移时因念乡间无是种约异日移其根予戏诵君看江上千竿竹不是男儿泪点班之句遂发一笑”:我与先祖一起欣赏这一百多根竹子很长时间,因为思念家乡没有这种竹子,所以约定以后将它们的根移植给我。我开玩笑地说:“你看那长江上成排的竹子,并不是男子的泪水滴在上面,而是像班固、贾谊的诗那样。”因此笑了出来。

  • 解释: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竹子的喜爱和对先祖的怀念之情。

  • 赏析: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家族情感和对自然的热爱。

  • “湘源遗种虽可爱,节目尚馀儿女态”:湘源的竹子虽然很可爱,但还保留着儿童的形态。

  • 解释:指湘源竹子虽有美感,但还保留着稚嫩的样子。

  • 赏析:表达了对竹子纯真自然的赞美。

  • “谁能千里移此根?出门又恐添啼痕”:谁能把这一百多根竹子从千里之外移来呢?出门的时候又担心会增添哭泣的痕迹。

  • 解释:指迁移这些竹子需要很大的努力。

  • 赏析:反映了作者对家乡的眷恋和对困难的挑战。

  • “不如还家种慈竹,不厌千竿万竿绿”:不如回家种一些翠绿的慈竹,也能满足我们的愿望。

  • 解释:建议种植慈竹,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

  • 赏析:通过比喻和夸张,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关键词注释

  • 柘溪道傍:地名,位于今天的浙江省杭州市。
  • 班竹:一种竹子的别名。
  • 江上千竿竹:形容竹子高大、茂密。
  • 男儿泪点:比喻坚强的意志或不屈的精神。
  • 贾生:指西汉时期的政治家贾谊,他曾因被贬谪而感叹自己的不幸。
  • 移根予戏诵君看江上千竿竹不是男儿泪点班之句遂发一笑:这里用了一个典故,班固是东汉时期的史学家,他的《汉书》中有一篇名为《悲士赋》的文章,其中描述了男子因悲伤哭泣而留下的痕迹。这里引用了这句话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 湘源遗种虽可爱,节目尚馀儿女态:湘源指的是湖南省的某个地方,这里的竹子可能生长在那里。“节目”在这里指的是竹子的不同部分,而“儿女态”则暗示了竹子的柔弱和娇小。作者在这里表达了对竹子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对于家乡的思念。
  • 谁能千里移此根,出门又恐添啼痕:这里表达了作者对于长途运输竹子的困难和担忧。竹子的根部需要大量的水分和养分,而且长途运输可能会因为路途遥远而导致根部受损。此外,出门时可能会因为天气变化或其他原因而增加哭泣的痕迹。
  • 不如还家种慈竹,不厌千竿万竿绿:这里表达了作者对于在家中种植慈竹的建议。慈竹是一种常绿植物,可以提供绿色环境并带来清新的空气。作者认为种植慈竹不仅能够满足自己的愿望,还能为家人带来幸福和安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