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入剡山腰,风生玉川腋。孤亭物外高,双溪眼中碧。
山僧作亭知几春,赏音端怕逢诗人。自从妙语发丘壑,遂使绝境多蹄轮。
我来首访维摩诘,问讯双溪自何出。发源应与婺溪同,赋物惭无沈郎笔。
凭栏欲洗名利尘,入眼翻惊客恨新。山城重重水如带,可能挽住思乡人。
游圆超院登挟溪亭次卢公
诗句解读
- “路入剡山腰”:描述了诗人进入剡山的路线,剡山位于今浙江省嵊州市。
- “风生玉川腋”:玉川指的是浙江金华市的兰溪,这里用风来比喻自然的气息。
- “孤亭物外高”:孤峰亭位于兰溪县境内,是一处高耸入云的古迹。
- “双溪眼中碧”:双溪指的是金华的两个主要河流。
- “山僧作亭知几春”:山中的僧人为这地方修建了亭子,可能已经有几代人了。
- “赏音端怕逢诗人”:诗人担心在欣赏美景时遇到擅长写诗的人。
- “自从妙语发丘壑”:指诗人发现这个地方之美后,灵感迸发,创作出许多佳作。
- “遂使绝境多蹄轮”:这里的“蹄轮”比喻诗人的足迹遍布各地,留下的足迹像车轮一样遍布。
- “我来首访维摩诘”:首访是指第一次来到某地,维摩诘是印度的一位高僧。
- “问讯双溪自何出”:询问双溪的源头从哪里流出来。
- “发源应与婺溪同”:推测双溪的水源和婺水(另一条河流)相同。
- “赋物惭无沈郎笔”:沈郎是南朝宋画家沈约,诗人认为自己写不出沈约那样的作品。
- “凭栏欲洗名利尘”:想要靠栏杆清洗自己心中的名利之尘。
- “入眼翻惊客恨新”:眼前的景色让人感到惊喜,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忧愁。
- “山城重重水如带”:描绘了山城的连绵起伏,以及江水的流动像腰带一样缠绕。
- “可能挽住思乡人”:诗人可能通过这种景象来安慰自己,让那些想家的人能够感受到温暖。
译文
我踏入剡山的山路,风从玉川吹过,感觉大自然的气息。孤峰亭矗立在高处,双溪在阳光下波光粼粼。这些年来山中僧人为这地方修筑了亭子,他可能已经过了好多个春天了。我在这里遇见了许多善于写文章的诗人,他们的到来让我非常害怕。我从这绝美的地方获得了很多灵感,使得我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今天我首次拜访维摩诘大师,向他请教双溪的源头在哪里。我猜测双溪的源头应该和婺溪相同。如果我能画出双溪的样子,那我一定可以像沈约一样成为一位伟大的画家。站在栏杆边,我希望洗净心中的名利之尘。眼前的景象使我震惊,因为这里有如此多的客人带着新愁。这座山城层层叠叠,江水环绕如一条细带。我可能能够用这样的风景来安慰那些思念家乡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山水风光和诗人内心感受的诗作。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名利的淡泊。诗中使用了大量的意象,如“剡山”、“玉川”、“孤峰亭”、“双溪”、“兰溪”、“山僧”、“兰芷”、“月下”、“水清”、“竹影”、“烟霞”等,这些意象既展现了自然的美景,也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