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过疏雨,客馆生新秋。
乡心杂病思,浩荡不可留。
忆昨初来时,园花弄春柔。
俯仰节物变,木杪风飕飕。
旅食百日馀,故人情已周。
论文有深味,惜别添牢愁。
槐花物色老,琴书散交游。
暖律回南枝,相期泛仙舟。
【注释】
山城:山城的雨,即山上的秋雨。疏雨:稀疏的秋雨。客馆:寄居之处。新秋:初秋。
杂:杂乱。病思:疾病引起的思虑。浩荡:广大无边的样子。不可留:指时间不能停留。故人:老朋友。
园花弄春柔:花园里的花正在春末开得烂漫娇媚。木杪(miǎo):树的上端。风飕飕:形容风吹树叶的声音。旅食:寄居于外地的食物。百日馀:过了一百多天。
故情:旧情、老友之情。深味:深刻的意思。惜别:怜惜分别。牢愁:牢固的忧愁。物色:景物的颜色。琴书:古代的一种文房四宝,指代读书。散交游:分散朋友和同学。南枝:南方的花枝。相期:约定、相约。泛仙舟:乘坐仙舟。
赏析:
这首送别诗作于宋理宗淳祐五年(1245)秋天,当时周德远在临安任太常博士、实录院检讨官,诗人与诸友相聚,因秋凉,便作此篇以赠别。全诗语言质朴,但意境清丽,感情真挚,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第一联“山城过疏雨”,写山城秋雨连绵不断,为下文的“客馆生新秋”作了铺垫。“疏雨”二字既写出了天气的清凉,也写出了秋雨的特点,给人以清新之感。这一句看似平淡无奇,实则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第二联“乡心杂病思,浩荡不可留。”写诗人因思念家乡而产生的种种复杂情感,这些情感如洪水一般汹涌澎湃,难以抑制。这里的“思”、“忆”、“念”都是对家乡的思念,而“杂”、“浩荡”、“不可留”则描绘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深切关怀以及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悲凉的情感。
第三联“忆昨初来时,园花弄春柔。”诗人回忆自己当初来到这个地方时的情景,那时的园花正盛开着,春天的气息也充满了整个园子。然而如今,一切都已经变得不同了。这句中的“园花”、“弄春柔”等意象,都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第四联“俯仰节物变,木杪风飕飕。”诗人感叹自然界的变化之大,树木的梢头被风吹得飒飒作响。这里的“俯仰”、“节物变”等词语,都描绘了自然景象的变幻无常。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沧桑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第五联“旅食百日馀,故人情已周。”诗人说自己在这里已经度过了一百多天的时间,与朋友们的关系也变得更加紧密了。这里的“百日”、“故人”等词语,都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和朋友之间关系的变化。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第六联“论文有深味,惜别添牢愁。”诗人说自己与朋友们一起探讨学问,共同品味人生的真谛,这样的友谊让人感到珍贵和满足。然而,离别的时刻却带来了无尽的忧伤和痛苦。这里的“论文”、“惜别”等词语,都描绘了与朋友之间的互动和离别的痛苦。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感慨。
第七联“槐花物色老,琴书散交游。”诗人说自己已经看到了槐花凋零,琴书散落的场景,这些变化都让人感到岁月无情和人生无常。这里的“物色老”、“琴书散”等词语,都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变迁。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感叹。
第八联“暖律回南枝,相期泛仙舟。”诗人说温暖的春风已经开始回旋在南方的树枝上,他们约定以后乘仙船一同游览江湖。这里的“暖律”、“南枝”等词语,都描绘了春季的到来和自然景观的美好。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和对友情的期待。
全诗通过描绘山水、草木、人事等自然景观和人物活动,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感慨。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送别诗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