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精为鉴金为波,挂空影写山与河。清光此夜十分好,有酒有客宜高歌。
去年今日行役苦,浪叟溪边宿逢雨。传闻蜀道如天高,崖悬壁绝哀猿号。
波横剑戟不易上,陆有虎豹何由逃。江山旧恃白帝险,风俗犹带乌蛮臊。
驱驰两月到西塞,梦寐万里还东皋。嗅梅踏雪巴子里,路入鬼门欣不死。
飞飞倦鸟惟思还,玉笋岂是粗官班。馀生但愿闲及酒,虚名宁顾触与蛮。
良宵佳客十有五,云放月入尊罍间。颓然老子兴不浅,韩诗坡句聊追攀。
君不见天宝云霓羽衣歌,人间乐舞难同科,遗音犹在悲凉多。
有酒且饮遑恤他,不饮如此良夜何。
【注释】
水精:指月亮。金为波:比喻月亮像黄金一样闪闪发光。清光:明亮的月光。蜀道:四川的险要道路。乌蛮:古代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这里泛指四川一带。韩诗坡句:指唐代大诗人杜甫《秋兴八首》中的诗句。
【译文】
明月如水精镜,金光闪烁波光粼粼,挂在高空映照群山江河。今夜月色分外皎洁,有酒有朋友,高歌一曲最合适。
去年此时行路艰辛,在溪边宿营又逢大雨。听说蜀道险要如天,崖壁高悬猿猴哀鸣。江水横流剑戟难以上,陆地上有虎豹如何逃?江山旧日凭借白帝城的险要,民俗依然带着乌蛮的臊气。
两月驱驰到西塞,梦寐中万里回到东皋。闻到梅香踏进巴子里,一路入鬼门却能安然无恙。倦鸟飞回惟愿返故乡,玉笋哪是平庸小官的班次!余生只希望有暇时喝上美酒,虚名何必顾及触怒蛮人。
良宵佳节客朋满座共十五,云开月明酒杯交欢庆。颓然老翁兴致不浅少,聊以杜甫韩愈之诗句相追攀。
君不见唐天宝年间的霓裳羽衣舞,人间歌舞难以同其盛,曲调遗音多含悲凉意。
有酒且饮不必忧虑其他,不饮如此好夜何须言。
【赏析】
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中秋之夜作者任夔州刺史时。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息,诗人身在夔州,仍心系中原,对朝廷寄予厚望。全诗写景抒情,意境开阔,语言清新自然,风格豪放旷达。其中“馀生但愿闲及酒”两句,表达了诗人退隐江湖、寄情山水的愿望。
诗的起笔写景,用“水精”、“金为波”形容月亮,形象地描绘出月光如水的晶莹剔透,用“挂空影”写出明月高悬于夜空的壮观景象,用“山与河”写出了山峦河流被月光照耀得清晰可见。这些描写既表现了诗人观察细致入微,更表现了他胸襟开阔,乐观向上的精神。
第二联写诗人在中秋之夜饮酒赋诗,表达自己的豪情壮志。他回忆起去年此时在溪旁宿营,又遇到大雨,听到蜀道艰险的情况,还看到悬崖峭壁之上猿猴哀号的声音。这里的“传闻”和“崖悬壁绝”等词语,表现出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第三联写自己驱车两月到西塞,梦见万里归程,梦中回到了东皋。这一联写出了诗人的行程遥远,心情复杂,既有旅途劳累之感,又有思念家人之情。而梦中的回家则更加深了这种思念之情。
第四联写诗人在巴子之地闻梅踏雪,路入鬼门而感到庆幸。这里的“驱驰”和“鬼门”等词语,表现出诗人不畏艰难险阻的精神。
第五联写诗人疲倦的鸟儿只有归巢才能休息,而玉笋岂能是平庸小官的班次呢?这里的“馀生”和“粗官”等词语,表现了诗人对自己前途命运的担忧。
第六联写诗人希望自己的余生能够悠闲自得,喝酒畅饮,不要因为功名而烦恼。这里的“宁顾”和“触与蛮”等词语,表现了诗人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愿望。
最后一首写诗人欣赏月色美景,与友人共同吟咏,感慨时光易逝,人生短暂,唯有及时行乐,才能不辜负这美好的时光。这里的“良宵”和“韩诗坡句”等词语,表明了诗人对生活的热情和对自然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