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秋游道场,俯瞰何山路。
林泉虽在眼,未暇飞杖屦。
尘埃汩城市,遥望隔烟雾。
春光忽已半,播谷催农务。
欲作卞山行,偶逢风伯怒。
肩舆出城南,乘兴访幽趣。
山藏佛屋深,迹蹑陈朝故。
老松不记年,修竹莫知数。
鸟鸣说法池,花落在禅处。
书空何公堂,木拱安定墓。
青山看未足,回首日已暮。
小溪何处是,归诵苏仙句。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赏析诗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劳农岘山乘兴游何山同行宋子飞沉虞卿霍从周范文质”这是一道诗歌鉴赏选择题。考生在解答时,要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作答。此题要注意理解诗意,体会感情,并在此基础上有自己的情感反应。

【答案】

译文:去年秋天游览道场,俯瞰那崎岖的山路;山林泉石虽然在眼前,却无暇拄杖漫步。尘世的喧嚣使城市变得模糊不清,只能远望烟雾中的景物。春天的景色忽然已经过了一半,催人播种的是农事活动。想作卞山之行,却偶遇风伯发怒;肩舆出了城南,便乘兴访幽寻趣。山藏古寺深院,迹蹑陈朝故地;老松不知年岁,修竹不知数量。鸟儿在说法池里鸣啼,花落在禅处。空灵的殿堂内书有“何公堂”三字;木拱的墓门上刻着“安定”二字。回头眺望青山,夕阳已西下。小溪何处?归去诵苏东坡的《夜归临皋》之句。赏析:“劳农”指诗人自己。“岘山”,即岘山寺。“乘兴”,兴致所至而行动。“何山”,指何山寺。“宋子飞”、“虞卿”、“霍从周”、“范文质”都是诗人的朋友或熟人。“去秋”,去年秋天。“瞰”,俯瞰。“林泉”是山间清流。“暇”,有空。“尘埃”,尘世的喧嚣。“雾霭”笼罩了整个城市,看不清景物。“播谷催农务”,催促农民播种。“卞山行”,卞山上的游。“偶逢”,偶然遇到。“风伯”,风师。“出城南”,离开城北向南行。“乘兴访幽趣”,兴致勃勃地寻找山水的情趣。“佛屋”,“佛庐”。佛教徒居住的房屋。“迹”是足迹,“陈朝”,南朝陈国,这里泛指古迹。“老松”、“修竹”皆指古树名木。“鸟鸣说法池”是说僧人在说法池边诵经讲法,“说法池”,寺院里的水池,用以供僧众说法用。“花落”指飘落的花,“禅处”,佛教徒修行的地方。“书空”,在虚空之中书写,形容书法飘逸超绝。“何公堂”、“木拱”都是指墓地的碑文。“苏仙”,苏轼的别称。“归诵”,返回时吟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