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不肃霜,十月犹飞蚊。
不知从何来,乘昏动成群。
觜利巧能嘬,类多非可熏。
青蝇与白鸟,自古常纷纷。

【注释】

九月:指农历九月;不肃霜:没有结霜,说明天气还不太冷;十月犹飞蚊:十月份还有蚊子在飞。 乘昏动成群:乘着天色昏暗时,蚊子聚集成群,活动起来。觜(zī):形容蚊子的口器。 类多:种类繁多;可熏:可以熏制。青蝇与白鸟:指苍蝇和白鹭,都是常见的鸟类。 纷纷:指众多而杂乱无章的样子。

【译文】

九月还没有结霜的时候,十月里仍有蚊子在飞翔。

不知道它们从哪里来,趁着夜色出动成群。

嘴尖利,善于吸吮人血,种类很多,不能熏杀干净。

自古以来,苍蝇和白鹭经常是乱哄哄地在一起。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借对飞蚊的描摹,抒发了对人生世态、社会现实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黑暗腐败社会的不满和愤懑之情。

首联“九月不肃霜,十月犹飞蚊”,起句即言九月未到,十月已至,点出“飞蚊”的时间。“不肃”二字,既点明了时间,又暗含了“秋气肃杀”之意。“犹”字,则写出诗人对“飞蚊”出现的惊讶。“飞蚊”二字,点出了诗题,使全诗笼罩一层淡淡的秋意。

颔联“不知从何来,乘昏动成群”。这两句是说飞蚊不知从何处而来,趁着夜色,成群结队地飞出来。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飞蚊比作有灵性的生灵,写出了它们的行动方式。

颈联“觜利巧能嘬,类多非可熏”。这两句是说飞蚊嘴尖利,善于吸食,而且种类繁多,难以用烟熏死。这里用“觜”“嘬”等字眼,生动地描绘了飞蚊的形象,同时也暗示了它们的危害性。

尾联“青蝇与白鸟,自古常纷纷”,意思是自古以来,苍蝇和白鹭总是一起飞来飞去。这两句话以飞虫为喻,表达了诗人对黑暗腐败社会的痛恨和愤慨之情。

这首诗通过描绘飞蚊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世态、社会现实的深刻感悟。它既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上的运用,也反映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