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钓不纲,仁心戒尽物。
君子远庖厨,孟轲论仁术。
生鱼舍子产,兽网祝天乙。
于牣文王沼,灵德寿周室。
唐置放生池,天下八十一。
至今湖州碑,辉耀鲁公笔。
我宋仁如天,神武而不杀。
华夏及蛮貊,卵胎暨化湿。
皆归好生德,惟恐一物失。
清源号佛国,此典胡独缺。
耽耽举子场,馥馥荷华隰。
诞节逢千秋,锡宴遍郡邑。
何以寿吾君,故事修遗逸。
鱼鳖族至微,端赖尺水活。
况兹十亩池,中含千里阔。
郭索行草泥,玄夫巢莲叶。
长须及众鳞,巨细各俦匹。
圉圉复洋洋,生意俱可必。
永逃数罟忧,咸被中孚吉。
中有六六鱼,聊兹友螾蛭。
一朝得云雨,龙门变凡质。
岁旱当作霖,莫忘池中日。
天申节放生
夫子钓不纲,仁心戒尽物。
君子远庖厨,孟轲论仁术。
生鱼舍子产,兽网祝天乙。
于牣文王沼,灵德寿周室。
译文:
孔子钓鱼从不使用大网,他的仁爱之心告诫人们不要伤害所有生物,即使是小动物也不例外。孔子教导我们,君子应该远离厨房,避免杀生,因为这是违背儒家仁爱思想的行为。孟子也论述了“仁者爱人”,强调了人应该关爱万物的道理。
生鱼舍子产,兽网祝天乙。
于牣文王沼,灵德寿周室。 注释:这里的“子产”指的是春秋时期郑国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子产,他主张“不毁旧宫室以为殉葬之礼”。而“文王沼”则是指西周时期的文王池,据说文王曾经在这里垂钓,并以此作为自己的德行象征。
唐置放生池,天下八十一。
至今湖州碑,辉耀鲁公笔。 注释:唐朝时期设立了许多放生池,这些设施遍布全国,总计大约有八十一个。而至今湖州的碑文上仍然刻有关于放生池的描述,这些都是由唐代著名书法家鲁公(鲁公即欧阳询)所书写的。
我宋仁如天,神武而不杀。
华夏及蛮貊,卵胎暨化湿。
皆归好生德,惟恐一物失。 注释:宋代以仁义为治国之道,其皇帝们崇尚武力但不滥杀无辜。他们对待华夏民族和边远少数民族的态度都十分友好,关心每一个生命的成长。他们都把保护生态、珍惜生命当作重要任务,担心任何一个小生命被伤害或失去。
清源号佛国,此典胡独缺。
耽耽举子场,馥馥荷华隰。
诞节逢千秋,锡宴遍郡邑。
何以寿吾君,故事修遗逸。 注释:在佛教中,清源被视为极乐世界的象征,但这一概念在宋朝却很少有人提及。同时,科举考试的场景也常常成为文人笔下赞美的对象,而荷华隰则是指荷花盛开的湿地,是诗人描绘景色时常用的意象之一。
鱼鳖族至微,端赖尺水活。
况兹十亩池,中含千里阔。
郭索行草泥,玄夫巢莲叶。
长须及众鳞,巨细各俦匹。
圉圉复洋洋,生意俱可必。 注释:水中的鱼鳖虽然微小但却能够存活,这得益于清澈的河水。而这片池塘面积虽小但却包含了广阔的水域,可以想象到其中的生机与活力是多么令人惊叹。郭索行草泥和玄夫巢莲叶则分别描绘了草泥和莲花叶的景象,其中长须和众鳞的形象各异,生动地展现了各种鱼类和生物的生活状态。
永逃数罟忧,咸被中孚吉。
中有六六鱼,聊兹友螾蛭。 注释:这里描述了人们通过放生来避免捕杀带来的忧虑,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界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望。六六鱼则是一种特定的鱼类形象,而友螾蛭则是指一种与鱼相伴的小虫。
一朝得云雨,龙门变凡质。
莫忘池中日。 注释: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一条鲤鱼得以蜕变成龙,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龙门变凡质”,象征着人生的奇迹和转变。而每当干旱季节来临之际,人们就会祈雨希望农田得到滋润,这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现象的关注以及对农作物的关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