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夜不能寐,起登城上楼。
山衔半江月,风撼九天秋。
鹊已栖高柳,人犹棹小舟。
谁云群动息,渔子正垂钩。

秋夜

残夜不能寐,起登城上楼。山衔半江月,风撼九天秋。鹊已栖高柳,人犹棹小舟。谁云群动息,渔子正垂钩。

注释:

  1. 残夜(shān yè):夜晚未尽,天还没亮。2. 起:起床。3. 山衔(xián)半江月:山峰像嘴一样含着江上的月亮。4. 撼:摇动。5. 鹊(què)已栖高柳:喜鹊已经栖息在高高的柳树上。6. 人犹:人仍然。7. 谁云:谁说?8. 群动息:各种活动都停止了。9. 正:才刚刚。10. 渔子:捕鱼的人。11. 垂(chuí)钩:用钓竿钓鱼。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的小诗。
    首联:“残夜不能寐,起登城上楼。”诗人点明时间是深秋的残夜,天气寒冷,作者睡不着觉,于是起身登上城楼。这句中“残夜”和“不能寐”这两个词,表明了作者当时的心情是多么的不平静啊!
    次联:“山衔半江月,风撼九天秋。”诗人描绘出一幅秋天的夜景图,月光如水,洒在江面上,仿佛是山口衔住一半的明月;秋风呼啸,吹拂着大地,使人感到天地间一片凄凉。这两句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悲凉和孤寂。
    第三联:“鹊已栖高柳,人犹棹小舟。”诗人看到喜鹊已经飞到高高的柳树上,而自己还坐在小船上荡漾。这句中“鹊已”和“人犹”两个词,表现出了时间的差异和作者的孤独感。
    末联:“谁云群动息,渔子正垂钩。”诗人引用了《庄子·秋水》中的一句话:“吾闻之:鱼相造乎水,人相造乎道。万物皆种也,以不同立功。”“谁云群动息”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最后一句“渔子正垂钩”,则表现了渔民们依然忙碌的情景。全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忧郁和对生活的渴望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