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道石壕吏,今犹夜捉人。
徒烦移簿领,何计静烟尘。
痛哭声连野,椎敲疮满身。
催科君正拙,宁不动悲辛。
【注释】
闻道石壕吏,今犹夜捉人。——闻知石壕村的吏役,现在夜晚还在抓人。
徒烦移簿领,何计静烟尘。——徒然地烦扰了簿籍,又怎么能够使战乱平息呢?
痛哭声连野,椎敲疮满身。——哭声不断,连野田都震动起来,捶胸顿足声声响个不停,浑身都是伤痕。
催科君正拙,宁不动悲辛。——催办赋税的官吏真笨拙,我怎能不悲伤叹息!
【赏析】
这首诗写于作者任县尉时赴任途中,途经石壕村而作。诗人以饱蘸着同情之泪的笔墨,描绘了一个令人惨不忍睹的悲惨画面:在天刚蒙蒙亮的时候,石壕村的差役们就到各家去“捉人”,那些被“捉”去的人,有的已经死去,有的还在路上挣扎。这些无辜的人们,有的已倒在路旁,有的还在路上呻吟。他们哭喊着、呼喊着、捶打着、敲打着。他们的痛苦和愤怒,是那样的深重和悲愤!
诗中描写的场面,使人联想到安史之乱时期,中原人民饱受战争灾难的情景。但是这里所描写的,不是一般的战争,而是官府对人民的残酷的掠夺。石壕吏们白天捉人,晚上还要催征税赋,弄得人们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家无宁日。作者通过这一场面的描述,表现了自己对于当时社会的强烈不满和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全诗采用白描手法,刻画了一幅惊心动魄的画面:官吏捉人、百姓呼号、官民斗争,构成了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社会缩影。诗的语言质朴自然,感情真挚动人,具有强烈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