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水清如碧玉环,湘妃泪染竹痕斑。
此时游宦非高志,何日抱琴归故山。
雁塔共题双阙际,马蹄同下五云间。
今朝憔悴荆湖外,却望烟霄叹未还。

湘水清澈如碧玉环,湘妃的泪水沾染竹子的痕迹斑斑。

此时游宦非高志,何日抱琴归故山?

雁塔共题双阙际,马蹄同下五云间。

今朝憔悴荆湖外,却望烟霄叹未还。

注释:

再次前韵:这是一首七律诗,每两句为一句,共四句。首联和颔联是对仗的诗句;颈联和尾联也是对仗的诗句。

湘水:指湘江,流经湖南省会长沙。清如碧玉环:形容湘水清澈见底,如同玉环一般清澈透明。

湘妃泪染竹痕斑:湘妃是传说中的人物,传说中她为了爱情,投江而死,化为湘妃鸟。她的泪水滴落在竹子上,使得竹子留下了斑斑泪痕。

高志:远大的志向。

抱琴归故山:抱着琴弹奏回家乡的山里。

雁塔:唐代长安城内的一座塔名,是僧人玄奘取经归来的地方。题:在塔上题字。

马蹄:骑马行进时发出的蹄声。下五云间:从五云之中下来。五云是指云雾缭绕的天空。

荆湖外:指的是远离了荆州、湖南地区之外。烟霄:天空。叹未还:叹息自己没有回到故乡,即“未还”。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诗人描绘了湘江的美景,以及湘妃泪滴竹上的动人场景,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首联“湘水清如碧玉环,湘妃泪染竹痕斑”描述了湘水的清澈透明和湘妃泪滴留下的斑斑点点。这两句话通过对比,突出了湘水的美丽和湘妃的哀伤,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颔联“此时游宦非高志,何日抱琴归故山?”则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生涯的不满和对家乡的向往。这里的“高志”是指远大的志向和理想,而“游宦”则是在外漂泊、追求功名利禄的意思。诗人感叹自己的仕途并非出于真正的高远之志,而是被迫而为,心中充满了无奈和失落。同时他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愿望,希望有一天能够抱着琴回到家乡,享受宁静的生活。

颈联“雁塔共题双阙际,马蹄同下五云间。”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景色,雁塔与双阙相映成趣,象征着国家的繁荣昌盛;而马蹄踏着五云飞升,则代表着超凡脱俗的境界。这两句话既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深沉的爱戴,又表达了他对于个人命运的感慨和无奈。

尾联“今朝憔悴荆湖外,却望烟霄叹未还。”则是诗人对自己现状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望。“今朝”意味着现在,诗人已经离开了家乡,来到了荆湖以外的地区。而“却望”则表示他仍然关注着家乡的天空——烟霄。然而他却叹息自己还未回到故乡,表达了他对家乡的眷恋和对未能实现梦想的遗憾。

整首诗以湘江为背景,通过对湘水的描绘和对湘妃的怀念,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同时他也展示了自己的高尚情操和远大抱负,成为了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