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踏晴沙江上堤,堤平沙尽草萋萋。
墙头野杏才先发,叶底雏莺自在啼。
问道渔舟通膴水,只应烟火是桃溪。
深村疑有秦人在,记取来时路恐迷。
诗名:自江上游龙兴至净因寺
晓踏晴沙江上堤,堤平沙尽草萋萋。
墙头野杏才先发,叶底雏莺自在啼。
问道渔舟通膴水,只应烟火是桃溪。
深村疑有秦人在,记取来时路恐迷。
注释与赏析:
- “晓踏晴沙江上堤,堤平沙尽草萋萋。”
- 诗句解析:描述了清晨,诗人在宽阔的江边堤岸上行走的情景。这里的“晴沙”和“堤平”描绘了天气晴朗且岸边环境宁静的画面。
- 意象分析:通过“草萋萋”,表达了春天的生机勃勃,暗示着时间是春季,为全诗定下了基调——自然而充满生命力。
- 文化寓意:这句诗不仅描写了自然景观,还隐含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春天的喜爱。
- “墙头野杏才先发,叶底雏莺自在啼。”
- 诗句解析: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场景,诗人观察并记录了墙头初开的野杏和叶底雏莺的自然生态。
- 意象分析:通过野杏和雏莺的形象,诗人传达了春天的活力与新生,同时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 文化寓意:此句强调了自然界中生命的顽强与美好,反映了诗人对生命多样性的珍视和尊重。
- “问道渔舟通膴水,只应烟火是桃溪。”
- 诗句解析:描述了诗人向渔夫询问通往桃溪的道路,渔夫回答只是烟火而已。
- 意象分析:这句话中的“烟火”,既指渔夫的生活状态,也象征了人间烟火气,即生活中平凡的烟火气息。
- 文化寓意:通过渔夫的回答,诗人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体验及感慨,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物外、回归自然的人生态度。
- “深村疑有秦人在,记取来时路恐迷。”
- 诗句解析:通过对深村的描写,诗人想象中似乎看到了秦人(可能指古人或历史人物)生活的样子,表达了对历史和文化的怀念。
- 意象分析:通过使用“秦人”,诗人不仅展现了历史的痕迹,也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敬仰。
- 文化寓意: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过往历史和文化的重视,以及对传统文化价值的传承和尊重。同时,它也提醒人们要珍惜和保护这些文化遗产。
《自江上游龙兴至净因寺》是一首充满诗意和哲理的宋代诗歌。它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感悟的深入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整首诗不仅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哲理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