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门衲子诵诗声,双脚行缠拄杖轻。
何处参同得消息,便能作句吐新清。
高僧着意游湖海,逐客从谁匿姓名。
试听窟中狮子吼,未应断尽野牛鸣。
【诗句释义】
扣门:敲着寺庙的大门。衲子:指和尚。诵诗声:念诵佛经的声音。双脚行缠:僧人行走时,用布条缠缚双足。拄杖轻:拿着一根拐杖行走。参同:参悟佛学。消息:佛家用语,指佛祖的教诲、教义等。能作句吐新清:能写出新颖的诗句。高僧:出家人。着意:专心。游湖海:游历江湖。逐客:被逐离家的人。匿姓名:隐姓埋名。窟中狮子吼:佛教语,比喻佛之威力,能使凶残者驯服。未应断尽野牛鸣:佛教语,比喻佛法无边。
【译文】
叩门的衲子诵读佛经的声音,双脚行缠拄杖轻盈。
何处参悟佛学得消息,就能写出新颖的诗句。
高僧专心游历江湖,被逐离家的人从谁处隐姓埋名?
试听佛窟中的狮子吼叫,不会使凶暴的人停止嗥叫。
【赏析】
这是一首赠人诗,是作者在友人随寺上人出游后,为之作的次韵诗。诗中赞美了随寺上人的佛学修为,并表达了作者的敬仰之情。
首联“扣门衲子诵诗声,双脚行缠拄杖轻”描写了随寺上人的形象——他手持佛珠,口诵佛经,步履轻盈。“扣门”暗示了随寺上人的虔诚修行,“衲子”则是佛教徒的称呼。这两句话描绘出了一个虔诚修行、步履轻盈的僧人形象。
颔联“何处参同得消息,便能作句吐新清”进一步赞美了随寺上人的佛学造诣。这里的“参同”指的是参悟佛学的道理。“作句吐新清”则是指能够写出新颖的诗句。这两句话表达了诗人对随寺上人佛学修为的高度赞扬。
颈联“高僧着意游湖海,逐客从谁匿姓名”则描绘了随寺上人的游历江湖之行。这里的“着意”表明了随寺上人的用心和专注,“逐客”则暗示了他是一位被逐离家的人。这两句话描绘了随寺上人游历江湖、隐姓埋名的情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他处境的理解与同情。
尾联“试听窟中狮子吼,未应断尽野牛鸣”则是对这首诗的总结。这里的“窟中狮子吼”象征着佛之威力,而“未应断尽野牛鸣”则意味着佛法无边,无法被完全理解或者接受。这两句话表达了诗人对随寺上人佛学修为的敬佩之情以及对自己处境的认识。
整首诗通过对随寺上人的形象描绘、佛学修为的赞美以及对诗人自身处境的认识与思考,展现了一幅生动而深刻的佛教修行图景。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佛学修养和独特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