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陵春尽草萋萋,忽见扁舟系柳堤。
谁寄愁心与明月,肯随君到夜郎溪。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与语言特色的理解及鉴赏古代诗歌的综合能力。解答此题,考生应先读懂诗歌的内容,然后结合注解和注释来分析。

“沅陵春尽草萋萋”,沅陵是唐代的地名,今属湖南,沅陵在湖南西部,沅江中游。春天已过,草木茂盛。这里用“萋萋”形容草长得茂密的样子,写出春天已经过去了。

“忽见扁舟系柳堤”,意思是忽然看见一叶扁舟系在岸边的柳树上。扁舟:小船。这里指诗人的船。

“谁寄愁心与明月,肯随君到夜郎溪”,意即有谁将我的忧愁寄托给明月呢?难道愿意随着你一起流放到夜郎溪吗。夜郎溪:古水名,源出贵州桐梓县,流入长江,流至重庆合阳江注入长江。这里是泛指遥远的异乡。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有谁能把我的忧愁寄托给明月呢?难道愿意和你一起去到远离家乡的夜郎溪吗?表达了诗人想要离开京城去外地,但又不愿远离故土,只能托付给明月,表达自己内心的矛盾与苦闷。

【答案】

江上

沅陵春尽草萋萋,忽见扁舟系柳堤。

谁寄愁心与明月,肯随君到夜郎溪。

赏析:

这首诗写于唐宪宗元和五年(810),诗人当时任左拾遗,因事被贬为江宁(今南京)司马,途中经过沅江,写下了这首《夜泊牛渚闻笛》。诗的前两句写景,描绘出了一幅沅陵的山水画卷,后两句抒情,表现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