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锁宫扉三十六,谁识连昌满宫竹。
内苑寒梅欲放春,龙池水暖鸳鸯浴。
宣和殿后新雨晴,两鹊飞来向东鸣。
当时妙手貌不成,君王笔下春风生。
长安老人眼曾见,万岁山头翠华转。
恨臣不及宣政初,痛哭天涯观画图。

玉锁宫扉三十六,谁识连昌满宫竹。

内苑寒梅欲放春,龙池水暖鸳鸯浴。

宣和殿后新雨晴,两鹊飞来向东鸣。

当时妙手貌不成,君王笔下春风生。

长安老人眼曾见,万岁山头翠华转。

恨臣不及宣政初,痛哭天涯观画图。

注释解析:

  • 玉锁宫扉三十六:指皇帝宫殿的重重守卫与华丽装饰,如玉般珍贵。
  • 连昌满宫竹:形容宫中竹林茂密,象征皇家的繁荣与富丽。
  • 内苑寒梅欲放春:描绘了皇家园林中寒梅盛开的景象,预示着春天的到来。
  • 龙池水暖鸳鸯浴:通过“鸳鸯浴”这一自然景象,寓意着皇族生活的和谐与美好。
  • 宣和殿后新雨晴:描述了雨后的宣和殿,以及雨过天晴后的美好景色。
  • 两鹊飞来向东鸣:两只喜鹊从远处飞来,声音欢快地向东飞翔,象征着吉祥和喜悦。
  • 当时妙手貌不成:意指当时的画作虽美但未能完美表达出作者的意图。
  • 君王笔下春风生:比喻君王的文采如同春风一般温暖人心。
  • 长安老人眼曾见:指代历史上那些见证了皇家繁华的老臣们。
  • 万岁山头翠华转:描述了皇帝御驾经过万岁山时,山上草木皆披上翠绿色,象征着皇帝的统治和国家的繁荣。
  • 恨臣不及宣政初:表达了诗人对过去辉煌时期的怀念,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的不满或遗憾。
  • 痛哭天涯观画图:通过“痛哭”一词,传达了诗人因国破家亡而感到的悲痛和无奈,以及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赏析与背景: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庭圭的作品,创作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王庭圭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诗中的“玉锁宫扉三十六,谁识连昌满宫竹。”可能反映了当时宫廷的奢华和金碧辉煌的外观,同时也隐含了诗人对于这种表面繁华背后可能隐藏的危机和不稳定的担忧。

“宣和殿后新雨晴,两鹊飞来向东鸣”这一句描绘了宣和殿后的新雨带来的清新空气,以及喜鹊的欢鸣,象征着吉祥和希望。然而,“当时妙手貌不成,君王笔下春风生”则透露出尽管有杰出的艺术家,他们的作品也无法完全表达出真正的艺术价值和深刻的情感。

诗的最后两句“长安老人眼曾见,万岁山头翠华转”可能是指历史上的一些老臣,他们亲眼见证了王朝的兴衰,而“万岁山头翠华转”则暗喻了国家的荣耀与荣光虽然存在,但已难以维持。

这首诗通过对皇宫内外景象的描绘,深刻反映了南宋时期的社会现实和个人感慨,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