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秣马望行宫,飘然气若摩霄鸿。
不学提携百金剑,不倚能弯两石弓。
徒夸读书饱藜苋,笔阵欲敌千人锋。
要登月窟取官职,不使官出兜鍪中。
丈夫功名自有日,春闱已过落花风。
今当献计随群吏,到时万井欢声沸。
慈宁殿前催趁班,看君入贺鸣靴鼻。

赵逢源:即赵蕃,南宋诗人。他与苏轼、黄庭坚齐名,是宋代四大诗人之一。

省试:指科举考试中的乡试、会试等考试。

行在:指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

母后回銮:指宋高宗的归来。

摩霄:形容气势高远。

提携:比喻帮助或支持。

两石弓:古时用弓的长度单位,约等于五尺。

饱藜苋:饱读诗书,学问渊博。藜苋是野菜。

笔阵:指书法的阵势。

月窟:月亮上的一个洞穴,传说月宫中有桂树和玉兔。

兜鍪(móu):古代战士头上戴的头盔。

春闱:春季的科举考试。

献计:进献计策。

群吏:指同僚官吏。

慈宁殿前催趁班:在慈宁殿前排队等候迎接皇帝。

鸣靴鼻:形容声音洪亮。

赏析:

这首诗是赵蕃为好友赵逢源即将参加科举考试而写的。他在诗中表达了对朋友的鼓励和支持,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对功名利禄的淡然态度。全诗充满了激情和豪放,展现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功名的追求。

“去年秣马望行宫,飘然气若摩霄鸿”,描绘了赵蕃去年骑马前往行宫的情景,表现出他的志向高远和气魄不凡。”不学提携百金剑,不倚能弯两石弓”,表示他不追求权势财富,也不依赖武力,而是凭借自己的才华。”徒夸读书饱藜苋,笔阵欲敌千人锋”,赞美了他的博学多才,笔力如千军万马。”要登月窟取官职,不使官出兜鍪中”,表达了他追求高尚的理想境界,不受世俗的束缚。”丈夫功名自有日,春闱已过落花风”,暗示着他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即使错过了科举考试,也不会气馁。”今当献计随群吏,到时万井欢声沸”,表达了他对朋友的支持和鼓励,期待着他在科举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赢得众人的尊敬和赞誉。

整首诗语言生动,情感丰富,既有对友人的鼓励和支持,也有对自己未来的憧憬和自信。它展示了诗人豪迈的性格和崇高的情操,令人敬佩不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