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友李仲孙,饬身一何介。
被服古衣冠,昂然伟而怪。
开轩蓬户中,纫兰以为佩。
布袍揖公卿,脱帻卧江海。
方其得意时,天地不能碍。
荷锄入深林,剪薙发幽荟。
清芬动窗壁,蕙若连光彩。
君看紫绶翁,腰垂黄金带。
璜珩错琚瑀,印章如斗大。
步趋踏龙尾,锵然中音会。
岂如此香草,擢秀繁霜外。
秋风落万木,臭味久逾在。
我思轩中人,免食三斗艾。
梦寐欲见之,一往清鼻界。
【注释】
李仲孙:即李膺,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清议之士,因得罪宦官而遭陷害,死于狱中。
饬身:整饬自身。介:高傲自许。被服:穿着。古衣冠:古代的衣帽。昂然伟而怪:形容仪表不凡,神态庄重而奇特。轩:窗。纫兰以为佩:以兰草为佩饰。布袍:粗布衣服。揖公卿:拜见朝廷官吏。脱帻:脱下头巾。江海:指隐居之地。方其得意时,天地不能碍:当他得意的时候,连天都挡不住他。荷:扛,负。锄:除草工具。幽荟:深密丛聚。
清芬动窗壁,蕙若连光彩:香气使窗户上的装饰品也为之生光。蕙:香草名,一种多年生草本,花小而芳香。
君看紫绶翁:你看那戴着紫色官印的老头。紫绶,紫色丝带。腰垂黄金带:腰上束着黄金制的腰带。璜(huánɡ)珩(hénɡ)错琚(jū)、瑀(yǔ):都是玉器和珠宝。错,交错;琚、瑀,都是玉制佩饰。
步趋踏龙尾,锵(qiānɡ)然中音会:迈着四方的步伐走在龙形的台阶上,声音洪亮和谐。铿(kēnɡ)然:象声词,形容声音洪亮。
岂如此香草,擢秀繁霜外:怎能像这香草一样,在霜雪之外就绽放美丽。
秋风落万木,臭味久逾在:秋风吹落千万树木,它的气味却久久不消。臭:气味。
我思轩中人,免食三斗艾:我在想那位隐居在轩中的人,不用吃三斗艾叶了。
梦寐欲见之:做梦都想见到他。一往:始终。清鼻界:清香的嗅觉世界。
【赏析】
此诗是诗人对友人李膺(字元瑜)的怀念和颂扬。《李膺传》记载:“李膺字元瑜,颍川襄城人,少好学,与窦武同游学,后为太学生。灵帝时,为司隶校尉,有直声。”《后汉书·党锢传》说:“初,膺及同郡霍谞、范滂俱有名京师,相后归乡里。”“膺虽好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然亦以此取怨于当世”。公元166年,“党人”张俭事败,李膺坐党案被捕,次年死于狱中。此诗作于诗人获释出狱之后,表达了对李膺的怀念之情。
开头二句写李膺仪容仪表不凡,举止庄重奇特。接着四句描写李膺的生活情趣。他身穿古衣冠,昂然伟异,喜欢开轩蓬户读书吟诗,手执兰草作为佩饰,布袍揖见公卿,脱巾卧于江海之上。“开轩”、“纫兰”,表现了他高雅的情趣;“布袍”、“揖公卿”,显示了他的谦逊和超逸;“剪薙”、“脱帻”,则表现了他隐逸山林的高洁。这里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极力刻画了李膺的形象。
五、六两句写李膺仕途得意之时,天下都不能妨碍他;“荷锄”三句写他辞官退隐,砍伐林木,剪发去冠。这两句诗写尽了李膺的豪迈洒脱和不羁的个性。
七、八句写李膺的才华横溢,他的诗文才气如兰香满室;他的品德高尚,如玉璧般洁白无瑕;他的气度非凡,如金玉般璀璨夺目。“步趋”以下四句用典,写李膺在皇帝面前侃侃而谈,声情并茂,铿锵有力,令人耳目一新;最后两句写自己思念友人的心情,愿与他共享清风明月之美。
全诗通过对李膺形象的描绘和对他的赞美,表现了诗人对他高尚品格的倾慕之情。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写出了一个志节磊落、才学渊博、风度翩翩的李膺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