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经久颠庞,不绝仅如带。
诸儒共补葺,纷然莫酬对。
先生隐桐庐,议论有根蒂。
剑胸剔废滞,电眼烛幽晦。
齑盐二十年,时节忽已届。
声名塞天宇,笔舌翻清濑。
子美蓬莱宫,辉赫辄自怪。
文彩动人主,英风特飘洒。
清芬掩幽兰,四海共纫佩。
平生慕忠义,烂漫意常在。
坐阅诸公间,谁与论梗概。
著书逢休运,一洗穷愁债。
骎骎度骅骝,过都如历块。
嗟予强追蹑,常负跛鳖态。
虽登龙虎科,异调愧当代。
才高自激烈,无为逐时辈。
【注释】
礼经:指儒家经典《礼记》;方性夫:即方回,南宋诗人,号紫阳居士。
补葺:修补;纷然:纷纷的样子;酬对:答对。
桐庐:在今浙江桐庐县;有根蒂:指有根基、根据。
电眼:形容眼睛明亮,能洞察一切;清濑:清澈的溪流。
子美:李白字。蓬莱宫:指唐玄宗的蓬莱宫,在长安;辉赫:显赫;自怪:自鸣得意。
文彩:文章的文采;主:主人或领袖;飘洒:风姿潇洒。
清芬:清香;幽兰:幽静的美玉;纫佩:系在衣带上。
跛鳖:行动迟缓的鳖。比喻自己行动不便。
异调:不同于时人的见解或主张。
才高:才华出众;激烈:激烈,猛烈。
无为:不要;逐:追逐;时辈:时俗的人。
骎骎:马快跑的样子;度:通过;骅骝:骏马名。
骥:古代良马名。过都:经过首都。历块:行走的样子。
嗟予:感叹于自己;强追蹑:勉强追赶;常负跛鳖态:常常辜负行动迟缓的鳖。
龙虎科:科举考试中的第一名;异调愧当代:不同寻常的见解和主张,惭愧于当世。
才高自激烈:才能高超的人应当努力奋发。
无为逐时辈:不要追逐世俗的人。
【译文】
《次韵方性夫同年见寄》是一首古体诗,其作者是宋代诗人方回。
《次韵方性夫同年见寄》全诗共八句,每句七个字,平仄相间,错落有致,读起来朗朗上口,韵味无穷。
【赏析】
此诗以七律形式,写一位有志之士,因遭时忌,不能施展抱负而感慨不平之作。
首联“礼经久颠庞,不绝仅如带”,说儒家经典《礼记》长时间被颠倒错乱,但始终像一条细细的丝带一样存在。这两句表面上似乎在说《礼记》,实际是在说整个儒林的风气,指出了儒林中存在的弊病。接着,“诸儒共补葺,纷然莫酬对”一句,表明那些儒生们虽然努力地修补着儒家经典,但却没有人能够回答出来。这两句实际上是在指责那些儒生们在面对儒家经典的混乱局面时,缺乏正确的认识和处理办法,从而造成了儒林的混乱和衰落。
颔联“先生隐桐庐,议论有根蒂。”说的是作者隐居在桐庐,但他对儒家经典的理解和见解却是有着坚实的基础和深刻的思考的。这里的“根蒂”一词,既指儒家经典的根基部分,也指作者对儒家经典的深刻理解。这一联实际上是在强调作者对于儒家经典的独到见解和深刻理解,认为他的观点是有其坚实的基础和深刻思考的。
颈联“剑胸剔废滞,电眼烛幽晦。”则是直接描写作者的形象和品质。在这里,“剑胸”指的是作者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决心,就像一把锋利的剑一样,能够斩断所有的障碍和困难;“电眼”则是指作者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能够洞察一切事物的本质和真相。这一联实际上是在赞美作者的品质和能力,认为他是一位具有坚定信念和敏锐观察力的人。
“齑盐二十年,时节忽已届。”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作者在儒学界已经默默无闻地度过了漫长的二十年,现在已经到了应该有所作为的时候了。这里所说的“齑盐”,是一种调味品,用来比喻作者的生活艰辛和清苦。而“时节”则是指时机和时代,表示当前是一个应该有所作为的时期。这两句是对作者过去生活的总结和对未来的期望。
“声名塞天宇,笔舌翻清濑。”这两句则是在赞美作者的名声已经传播到了宇宙之中,他的笔迹和言论已经翻涌成了一道清流。这里的“塞天宇”意味着作者的声誉已经传遍了整个世界,“笔舌”则是指文字和言辞。这一联是在赞美作者的影响力和成就。
“子美蓬莱宫,辉赫辄自怪。”这四句的意思是说,李白(即作者)曾经登上过蓬莱仙山,那里的风光真是壮观无比,让人感到惊叹不已。这里的“蓬莱宫”是指仙境,是作者想象中的理想境界。而“辉赫”则是光彩夺目的意思,“辄自怪”则是指作者对此感到非常惊讶和赞叹。这一联是在赞美作者的才华和成就。
“文彩动人主,英风特飘洒。”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作者的文章充满了文采和魅力,能够打动人们的心弦;而且他还具有一种独特的英风,让人感受到他的风采和气质。这里的“文彩”指的是文章的文采,“动主”则是指打动人心的意思,“飘洒”则是形容英风的特点。这一联是在赞美作者的才华和气质。
接下来的几句是作者对自己处境的描写:“清芬掩幽兰,四海共纫佩。”意思是说他的品德高尚,如同幽兰一样芬芳扑鼻,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和敬仰。这里的“清芬”指的是清新的香气,“幽兰”则是一种美丽的兰花,代表着高洁的品格。而“纫佩”则是用玉饰物来束住衣服的意思,表示人们对他的敬仰之情。这一联则是在赞美作者的品德和人格魅力。
最后几句是作者对现实的看法:“平生慕忠义,烂漫意常在。”他一生都向往忠诚和正义,这种愿望从未改变过。这里的“烂漫”指的是美好的愿望,“意常在”则是指这种愿望一直在心中。这一联则是在表达作者对忠诚和正义的向往和追求。
尾联“坐阅诸公间,谁与论梗概?”意思是说,他只能静静地坐在人群中观看这些所谓的大人物们争论不休,没有谁能和他一起讨论国家大事和关键问题。这里的“梗概”指的是主要的问题和关键的细节,“坐观”则是形容旁观者的态度。这一联是在表达作者对当前政治局势的失望和无奈。
整首诗语言简练明快,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于儒家经典的热爱、对于忠诚和正义的追求以及对于政治局势的失望和无奈。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方回的才华出众、思想深刻和情感丰富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