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客他乡久,宜人此界稀。
身闲长挟策,地僻惯披衣。
妻有齑盐乐,儿因笋蕨肥。
出门何所适,终日掩荆扉。
【注释】
龙华山寺:位于浙江杭州。寓居:寄居。十首:这里指十首诗,作者自注“作客”。作客他乡久:作客在外时间很长。宜人:适宜人居住。此界:此地。稀:稀少。身闲:身体闲适。长:常。挟策,拿着书卷。地僻:地处偏僻。惯:习惯于。披衣:穿起衣服。妻有:妻子有。齑(jī)盐:腌菜。乐:快乐。儿因:因为。笋蕨(zèn quě):嫩竹芽和嫩蕨菜的嫩叶。肥:指营养丰富。何所适:何处可去。荆(jīng)扉:柴门、门。
【译文】
我长期作客他乡,难得在此处安居。
身体悠闲,常带着书卷;住处偏僻,习惯了穿衣。
妻子有腌菜咸菜等美食可吃,孩子因吃了嫩竹芽和嫩蕨菜而长得健康。
出门哪里可去,只好整天关着柴门。
【赏析】
此诗为作者隐居龙华山时的自述之诗。诗人写自己远离官场,退隐山林,过着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
首句“作客他乡久”,点明了自己的身份和处境,也表现了诗人对于仕途的厌倦。次句“宜人此界稀”表达了自己在山中感到的惬意之情。第三句“身闲长挟策”,表明虽然身居山林,但依然保持着读书的习惯。第四句“地僻惯披衣”,反映了诗人对山中环境的适应和喜爱。
接下来的四句则是对家庭生活的描绘。第五句“妻有齑盐乐”,描述了妻子在家享受着美味佳肴的安逸生活。第六句“儿因笋蕨肥”,则展现了孩子们因食物丰富而健康成长的喜人景象。最后两句“出门何所适,终日掩荆扉”则表现了自己闭门不出,过着清静日子的生活态度。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诗人隐居山林,与家人共度时光的生活场景。同时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对山林生活的向往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