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乡经月雨,潮海暮春天。
芒种嗟无日,来牟失有年。
人多逢菜色,村或断炊烟。
谁谓山中乐,忧来百虑煎。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歌的思想情感、诗歌的表现手法,答题时注意结合全诗加以理解。本题要求考生逐句翻译并作答,所以需要考生先通读全诗,明确全诗的基本内容,然后逐句进行翻译。
(1)
“水乡经月雨”“潮海暮春天”,意思是:水乡经历了一个雨季,而潮海边上却迎来了一个春天。
(2)
“芒种嗟无日”意思是:芒种节气,没有日子可过。
“来牟失有年”,意思是:来到这山中的农夫一年都没有收获。
(3)
“人多逢菜色”意思是:很多人因为缺少食物而面带菜色。
“村或断炊烟”,意思是:有的村庄甚至断绝炊烟。
(4)
“谁谓山中乐”意思是:谁说在山中能快乐?
(5)
“忧来百虑煎”意思是:忧虑到来,思绪万千难以排遣。
【答案】
示例:
译文:
水乡经历一个雨季后是夏天,潮海边上也迎来了春天。到了芒种的时候,我们却没有一天好时光,来到这山中的农夫一年都没有收获。很多人因为缺少吃食而面带菜色,有的村庄甚至断绝炊烟。谁还说山里生活快乐呢?忧愁来了,思绪万端难以摆脱。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诗人在龙华山寺居住期间所见到的景色和感受的五律诗。前两句写山中景,后三句抒胸中情。
首联点明时间地点,为下面写景抒情作了铺垫。“水乡”二字交代了作者的行踪及环境,“经月雨”,“暮春天”则写出了时间的推移及天气的变化。“经月雨”表明雨水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之久;“暮春天”表明此时正是初夏时节。
颔联紧承上联,进一步描绘出山居的艰苦。“芒种嗟无日”一句,意谓芒种时节,农忙时节,没有一天可以休息;“来牟失有年”一句,意谓来到这山中的农夫,一年都没有收获。这里的“芒种”、“来牟”,都是古代二十四节气之一,芒种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此时正是农民播种、插秧的大忙时期。而“无日”与“失有年”则表明了山居的艰难。“人”“村”二字表明了山中的人口少,经济落后,民不聊生的状况。
颈联由景入情,进一步抒发内心的苦闷。“人多逢菜色”一句,意为山居的人大多都面带菜色——这是饥饿所致;“村或断炊烟”一句,意为有的村庄甚至断绝炊烟——这是贫穷所致。这两句进一步表现了山中人的贫困和艰辛。
尾联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谁谓”二字提出疑问,反问的语气强烈,表达了自己对山中生活的不满,也表明了诗人对朝廷的不满。最后两句以议论收束全文,抒发了作者对朝廷的不满,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