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开轩槛,凌虚香霭间。
胸中吞百粤,眼界抵三山。
晓日宾沧海,秋潮俯碧湾。
登临一舒啸,宇宙顿宽闲。
豁然亭
何处开轩槛,凌虚香霭间。
胸中吞百粤,眼界抵三山。
晓日宾沧海,秋潮俯碧湾。
登临一舒啸,宇宙顿宽闲。
注释:
- 何处开轩槛:何处有一扇打开的窗户或栏杆?轩,指楼阁上的阳台;槛,指门槛。
- 凌虚香霭间:凌空飘渺,香气缭绕之中。凌虚,形容天空高远、虚无缥缈;香霭,指空气中弥漫着的香气。
- 胸中吞百粤:胸中蕴藏着广袤的华南地区。粤,指广东一带;百粤,泛指南方各地。
- 眼界抵三山:眼界开阔,仿佛能与三座大山相比。三山,泛指东方的大海、南海以及西北方的雪山。
- 晓日宾沧海:清晨的阳光照耀在沧海之上,即大海之上。晓日,指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宾,动词,意为使……显现;沧海,指大海。
- 秋潮俯碧湾:秋天的潮水涌向碧绿的海湾。秋潮,指秋季的潮水;俯,动词,意为朝下流淌;碧湾,指清澈见底的海湾。
- 登临一舒啸:登上高处,放声长啸。登临,指登上高处;一,助词,用在这里表示“只有”的意思;舒啸,指大声呼唤、长声呼喊。
- 宇宙顿宽闲:宇宙顿时变得宽阔、轻松。宇宙,指天地万物的总称;顿,副词,意为突然、一下子;闲,形容词,意为空闲、悠闲。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豁然亭的壮丽景色和诗人登临时的豪情壮志。首联“何处开轩槛,凌虚香霭间”以设问的方式,展现了豁然亭的高峻与幽静。颔联“胸中吞百粤,眼界抵三山”则通过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诗人胸怀宽广、气魄非凡的豪迈之情。颈联“晓日宾沧海,秋潮俯碧湾”则描绘了早晨阳光洒满海面、秋夜潮水涌向海湾的宁静景象。尾联“登临一舒啸,宇宙顿宽闲”更是将诗人登高望远、心胸开阔的情感推向高潮。整首诗通过对豁然亭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与向往,同时也体现了诗人追求自由、超脱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