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华往岁幸踌躇,风月清谈接绪馀。
并辔趁朝今已老,连墙得屋喜如初。
诛茅我梦江皋地,浇薤公思洛水渠。
敛退故应容拙者,先营环堵祭牢蔬。
【注释】
承华:唐时翰林院名。吴相公:即李德裕,曾任东都留守、宰相等职。东府:指洛阳官署。偶成:偶然写成的诗。
踌躇:徘徊犹豫的样子。风月清谈:意指与友人在清风明月下畅谈心志或谈论诗文。接绪馀:继续前人的未了之业。并辔:同车并行。朝老:已到老年,年老体衰。得屋:获得房屋。如初:像以前一样。诛茅:建茅草屋。江皋:江边。祭牢蔬:祭祀蔬菜,指隐居生活。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抒怀诗。诗人以“承华”二字起兴,点出自己曾为翰林学士的身份,然后写自己因遭奸人排挤而被迫离开长安,最后落脚于洛阳官署,感慨岁月沧桑,人生变迁,抒发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
首联:“承华往岁幸踌躇,风月清谈接绪馀。”承前启后,首联点题,写自己曾在承华院(即翰林院)中担任过官职,但因受到奸佞小人的排挤而被迫离京。
颔联:“并辔趁朝今已老,连墙得屋喜如初。”这两句是诗人对过去的回忆。他曾经和吴相公一起乘着马车赶早朝,如今自己年纪已大,不能再去参加这种活动了,但幸运的是,他终于获得了一处房子,可以安居下来。
颈联:“诛茅我梦江皋地,浇薤公思洛水渠。”尾联:“敛退故应容拙者,先营环堵祭牢蔬。”诗人回忆了自己年轻时的梦想,想要建一所茅屋,站在江边的高地上,享受大自然的美好。然而,他最终却只能在洛水的边上修建一座简陋的房子。这些诗句表达了他对过去的怀念之情。
全诗以时间为线索,从过去到现在,通过描绘自己在不同时期的遭遇和感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黑暗面和腐败现象,提醒人们要时刻保持警惕和警醒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