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桥度堑祇闲行,咏石嘲花亦漫成。
嚼蜡已能忘世味,画脂那更惜时名。
长干里北寒山紫,白下门西野水明。
此地一廛须卜筑,故人他日访柴荆。
注释:
穿桥度堑只闲行,咏石嘲花亦漫成。
嚼蜡已能忘世味,画脂那更惜时名。
长干里北寒山紫,白下门西野水明。
此地一廛须卜筑,故人他日访柴荆。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董伯懿在一次游览苏州时的即兴之作。诗中通过描绘苏州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表达了诗人对苏州的喜爱之情和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穿桥度堑只闲行,咏石嘲花亦漫成。”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在苏州的游历经历。穿桥度堑只是闲行,咏石嘲花也是随意而成。这里,诗人以轻松自在的态度,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欣赏。
“嚼蜡已能忘世味,画脂那更惜时名。”这两句诗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的感慨。嚼蜡已能忘世味,表示诗人已经忘却了世间的纷扰和烦恼;画脂那更惜时名,则表示诗人更加珍惜时间的流逝,不再为名利所累。这里的“蜡”和“脂”都是比喻时间的象征,诗人通过这两个词,表达了他对时间的珍惜和对未来的展望。
“长干里北寒山紫,白下门西野水明。”这两句诗则是对苏州自然景观的描绘。长干里北面有寒山,山上的紫气四溢;白下门西面有野水流淌,水波荡漾。这里的山水美景,为诗人提供了丰富的灵感,也为他的诗歌创作增添了色彩。
“此地一廛须卜筑,故人他日访柴荆。”这两句诗则是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对友情的珍视。他认为,这个地方值得他在这里定居下来,与故人再次相会。这里的“一廛”是指小户人家,“卜筑”则是选择居住之地的意思。诗人通过对这个地方的描述,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憧憬和对友情的珍视。
这首诗是诗人董伯懿在苏州的一次游历体验,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苏州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环境,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时间的珍惜。同时,他也通过对这个地方的描述,表达了对未来的憧憬和对友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