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相望济时功,岁路何知向此穷。

鹰隼奋飞凰羽短,骐驎埋没马群空。

中郎旧业无儿付,康子高才有妇同。

想见江南原上墓,树枝零落纸钱风。

思王逢原三首(其三)

【解析】

1. 诗句解读

  • 百年相望济时功,岁路何知向此穷:表达了对君王的深切思念以及对未来命运的无奈。诗人通过“百年相望”和“济时功”表达了与君王长久的期望及共同为国家贡献力量的愿望;而“岁路何知向此穷”则透露出诗人对时局艰难、前途未卜的忧虑。
  • 鹰隼奋飞凰羽短,骐驎埋没马群空:描绘了英勇与平庸之间的对比,暗示着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诗人以鹰隼的奋飞和骐麟的埋没,喻指英雄志士的抱负与才华未能得到施展,反映了现实社会中人才的浪费与埋没。
  • 中郎旧业无儿付,康子高才有妇同:通过历史人物来抒发对家庭和社会的双重失落感。这里的“中郎”可能指的是东汉末年的张辽,他在曹操麾下效力但不得重用,象征着虽有才能却难以施展的境遇;“康子高才”则可能是比喻那些才华出众但生活并不幸福的人。
  • 想见江南原上墓,树枝零落纸钱风:诗人在想象一个凄凉的场景,可能是对已故亲人的追忆。诗中的“江南原上墓”可能意味着对故乡的思念,而“树枝零落纸钱风”则增添了一种悲伤的氛围,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愁。

2. 译文

一百年来你我相望,为了济世救难立下了赫赫功名,然而如今岁月流逝,我们却走向了穷途末路。就像鹰隼展翅飞翔,凰鸟的羽毛却显得如此短小;就像骏马群中骐麟被埋没,无人赏识。中郎将军曾经有着远大的志向和事业,却没有人能继承他的遗志;康子虽然有卓越的才华和品德,却只能与普通妇女相伴。想象一下,在那江南的原野上,我们或许已经长眠于那片荒芜之地,只有风吹过树梢,仿佛还能听见过去的悲歌。

3. 赏析

王安石的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展现了他对于国家、社会和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诗中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现实和未来的深深忧虑。

  1. 对历史的反思:诗人通过对历史上的英雄和他们的遭遇的描述,表达了对于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这种对英雄悲剧命运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对英雄主义的一种反思,即英雄主义并不是万能的,有时候也需要适应社会的实际需求。

  2. 对社会的观察:诗中的“鹰隼奋飞凰羽短,骐驎埋没马群空”等句子,形象地描绘了社会现象。这些描述不仅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矛盾,还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这种对社会的深刻认识和批判精神,是诗歌的重要价值所在。

  3. 对个人命运的思考:诗中的“中郎旧业无儿付,康子高才有妇同”等句子,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自己人生经历的反思。他既感叹自己的才华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和认可,又感到自己无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种内心的挣扎和痛苦,使得诗歌充满了哲理性和启示性。

  4. 艺术手法的运用:王安石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如象征、比喻、拟人等,使诗歌富有诗意和美感。他的语言精炼而富有力量,善于运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情感。此外,他还善于运用反讽和讽刺等手法,使诗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冲击力。

  5. 情感的表达:整首诗充满了深沉的情感色彩。诗人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表达了对国家、社会和个人命运的深切关注。他的情感真挚而深沉,充满了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无奈。这种情感的表达不仅体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反映了他对整个时代的思考和关注。

王安石的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展现了他对于国家、社会和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诗中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现实和未来的深深忧虑。这种对社会的深刻认识和批判精神,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思考和情感表达,使得这首诗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