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蒿今日想纷披,冢上秋风又一吹。
妙质不为平世得,微言唯有故人知。
庐山南堕当书案,湓水东来入酒卮。
陈迹可怜随手尽,欲欢无复似当时。
《思王逢原三首·其二》是宋代著名文学家王安石所作的七言律诗,此作悼念其友人王令(字逢原),表达了对故友才华的赞赏和对其不幸遭遇的同情。
第一句“蓬蒿今日想纷披”,意寓诗人在今日看到蓬蒿生长繁密的景象时,心中涌起对故人往事的回忆与思念。蓬蒿的生长象征着自然的生命力,而今日之景则映射出故人的离去给诗人带来的哀愁。第二句“冢上秋风又一吹”则是说故人坟前,秋风再次吹过,仿佛带着故人的叹息和哀伤回响在耳边。
第三句“妙质不为平世得”,表达了王安石对王逢原卓越品质的珍视及对其才能未被世人理解的感慨。此处用匠石运斤成风的故事暗喻王逢原作诗如神,却未能得到当时社会的理解与赞誉。第四句“微言唯有故人知”更是强调了王逢原的诗作深奥,只有故人才能理解其真意,这既表现了王安石对王令才华的敬佩,也反映出两人之间深厚的友情。
第五句“庐山南堕当书案”,意味着王令的诗才如同庐山般崇高,应当放在案头供人们品读。此处将王令的诗才比喻为庐山,暗示王令的文采出众,足以成为文人墨客学习的典范。第六句“湓水东来入酒卮”,描绘的是湓江之水向东流淌,最终流入酒杯之中的景象,暗喻王令的诗歌流传广泛,影响深远。
最后一句“陈迹可怜随手尽”,表达了诗人对王令生前创作成果随时间流逝而逐渐散佚的无奈。同时,这也反映了王安石对王令去世后所留作品的珍惜与怀念。最后两句“欲欢无复似当时”,则是诗人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欢愉时光难以再现的感伤。
这首诗是王安石对好友王令才华的赞美,也是对故人命运的深深同情。通过对王令生前事迹的回忆以及对故人才华的赞颂,展现了王安石深沉的情感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这首诗还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文学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对于理想人格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