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然逐客出都门,士论应悲玉石焚。
高位纷纷谁得志,穷途往往始能文。
柴桑今日思元亮,天禄何时召子云。
直使声名传后世,穷通何必较功勋。
【注释】:
次韵子履远寄之作 :这是作者写给朋友的一首和韵诗,是应友人之邀所作。子履远:指作者的朋友王履远。
飘然逐客出都门:飘然:超然的样子;逐客:被贬谪。
士论:指朝廷的舆论。
高位纷纷谁得志:高位:高官厚禄;得志:实现自己的抱负。
穷途往往始能文:穷途:处境困窘之时;往往:常常。开始懂得了写文章。
柴桑今日思元亮:柴桑:指东晋诗人陶渊明,字元亮。
天禄:《尚书》中有“天禄永终”一句,故称天禄。召子云:召:征召;子云:指西汉文学家扬雄,字子云,号太玄。
直使声名传后世:直使:只希望;声名:名声,名誉。传后世:流传到以后的时代。
穷通何必较功勋:穷通:得失荣辱;较:比,衡量。
【赏析】:
此诗为酬答王履远的和韵诗。王履远因事遭谗,被贬出京。作者在《次韵子履远寄之作》一诗中,对王履远表示深切同情,并劝慰他勿以失意而灰心丧气,仍应继续努力,争取取得更大的成就。全诗感情真挚,语重心长,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诚挚友谊和高尚情操。
第一句“飘然逐客出都门”,用《世说新语·言语》中刘秀的故事来说明作者对仕途失意的看法。刘秀被汉光武帝任命为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封为武阳侯,但他却认为这样的官职“非吾所愿也”,便坚决辞让。后来,他又被封为淮阴侯,但仍然不就。最后,他只好接受任命,当上皇帝后,才后悔自己当初的拒绝,但这时一切都晚了。作者借用这个典故,表明自己在仕途上虽然遭到挫折,但并未失去信心,仍然要坚持下去,直到实现自己的理想为止。
第二句“士论应悲玉石焚”,意思是:那些主张排斥异己的人应当悲哀。这里,作者用“玉石焚”这一典故来形容那些嫉贤妒能、排斥异己的人。他们如同被烧得通红的玉石,失去了原有的光泽和价值,因此感到悲哀。作者在这里表达了对那些嫉贤妒能者的谴责,同时也抒发了自己不被重用的苦闷心情。
第三、四两句是针对当时社会上存在的“高位纷纷谁得志”,“穷途往往始能文”的现象而写的。这里,作者指出:那些身居高位的人未必能够实现自己的抱负,而那些处境困窘的人反而能够写出好文章来。这种观点在当时社会上是很有启发性的。
第五句“柴桑今日思元亮”,意思是:现在想起东晋时期的诗人陶渊明(陶潜)。陶渊明曾做过几任小官,后来辞去了官职,归隐田园,过着隐居生活。他曾在东晋孝武帝太元年间担任过彭泽令,但不久就弃官而去。后来,他的诗作《归去来辞》中写到:“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这些诗句表达了陶渊明不愿做官的思想,成为后人追求自由生活的典范。作者在这里怀念陶渊明,正是希望自己像陶渊明一样,能够保持清高的品格,不受世俗的污染,保持自己的个性和才华。
第六、七、八句“天禄何时召子云”,“直使声名传后世”,“穷通何必较功勋”,意思是:希望上天能够召回扬雄,让他的名声永远流传下去;即使不能如愿,那么在生前死后,也不应该过分地计较个人的功名利禄。这里,作者再次强调了自己的人生观。在他看来,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和贡献,而不是在于个人的功名利禄。他鼓励人们应该珍惜时间,奋发有为,为社会多做贡献。
这首诗通过对王履远遭遇的描写以及对陶渊明、扬雄等人的评价,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的态度和人生观。他认为人生应该是充满奋斗的,不应该沉溺于个人得失之中。同时,他也鼓励人们应该珍惜时间,奋发有为,为社会多做贡献。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人生观在当时社会中是非常难能可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