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有声名只自惭,烦君跋马过茅檐。
已知原宪贫非病,更许庄周知养恬。
世事何时逢坦荡,人情随分值猜嫌。
谁能胸臆无尘滓,使我相从久未厌。

谢郏亶秘校见访于钟山之庐

误有声名只自惭,烦君跋马过茅檐。

已知原宪贫非病,更许庄周知养恬。

世事何时逢坦荡,人情随分值猜嫌。

谁能胸臆无尘滓,使我相从久未厌。

注释:

  1. 误有声名:误以为自己有名声。只自惭:只感到惭愧。
  2. 烦君跋马过茅檐:烦劳您骑着马路过这简陋的茅屋(我)。跋马,指骑马。
  3. 已知原宪贫非病:已经知晓原宪贫穷并非疾病所致。原宪,战国末年著名的思想家,孔子的学生,因家贫而隐居在鲁国都城曲阜,不与诸侯交往。
  4. 更许庄周知养恬:还允许庄子了解如何保持内心平静。养恬,指的是修养内心的宁静。
  5. 世事何时逢坦荡:什么时候才能遇到事情能够公平、公正、无偏见。
  6. 人情随分值猜嫌:人世间的事情随着自己的喜好和想法去判断,往往容易产生误解和猜忌。
  7. 胸臆无尘滓:心中没有杂念,纯净如水。
  8. 使我相从久未厌:与我相处很久,我并没有感到厌倦或厌烦。相从,互相交往、陪伴。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看法。首先,诗人以自嘲的口吻,承认自己虽有声名却感到惭愧。接着,他邀请友人前来拜访,表达了对他的尊敬和感激之情。然后,诗人引用了原宪和庄子的故事,来说明贫穷并不等于疾病,而应该保持内心的宁静和纯净。最后,他用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对世俗人情的不满,以及与友人长期相伴、从未感到厌倦的愿望。整体而言,这首诗语言简洁明了,寓意深远,体现了诗人对名利看得很淡泊的人生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