惨惨秋阴绿树昏,荒城高处闭柴门。
愁消日月忘身世,静对溪山忆酒樽。
南去干戈何日解,东来驲骑此时奔。
谁将天下安危事,一把诗书子细论。

【注释】遣兴:抒发情怀。惨惨秋阴绿树昏:秋天的阴沉天色,使绿树显得更加暗淡。荒城高处闭柴门:在荒凉的城楼上关上了柴门。愁消日月忘身世:忧愁消散后忘记了自己的身世和处境。静对溪山忆酒樽:默默地面对溪水山川,回忆起酒杯。南去干戈何日解:南方的战争何时会结束?东来驲骑此时奔:东方的驿马正在这个时候奔跑。谁将天下安危事,一把诗书子细谈:是谁能说出天下国家安危之事,用诗书细细谈论呢?

译文:

秋风吹落满地黄叶,一片凄惨,黄昏时分,那绿色笼罩下的古树也显得有些昏暗。

荒凉的城楼上,紧闭着柴门,仿佛要与世隔绝。

心中的忧愁已经消散,连时间都忘记了自己的处境和身份。

静静地面对着溪边的山峦,我回忆起了曾经品尝过的美酒,那是一段难忘的记忆。

不知道南方的战争何时会结束,也不知道东来的使者现在是否在奔命。

谁能说出天下国家安危之事,用诗书细细谈论呢?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乾元元年(758)秋写的。当时,安史之乱已持续了四年。诗人身处乱世之中,心绪难平,于是写下了这首《闲居遣兴》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全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局的忧虑以及对个人命运的关注。

首联“惨惨秋阴绿树昏,荒城高处闭柴门”,描绘出一种凄凉的景象。绿树因秋阴而变得暗淡无光,荒城的高处则紧闭着柴门,仿佛与世隔绝。这两句通过景物描写,营造了一种孤寂、落寞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基调。

颔联“愁消日月忘身世,静对溪山忆酒樽”,则是诗人的内心独白。在这里,诗人将自己的愁苦化为无形,仿佛连时间也忘记了自己的身世和处境。他静静地对着溪水山川,回忆起曾经品尝过的美酒,那是一种难以忘怀的美好记忆。这种怀旧之情,反映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留恋和对现实的无奈。

颈联“南去干戈何日解,东来驲骑此时奔”,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未来的期望。这里的“干戈”代指战争,诗人希望南方的战争早日结束,让人民能够安居乐业;同时,他也期待东来的传令官能够及时到达,传达皇帝的旨意,让国家重新走向正轨。这一联既展现了诗人的忧国之情,又体现了他对时局的深刻洞察。

尾联“谁将天下安危事,一把诗书子细论”,则提出了一个哲学问题:究竟应该以怎样的方式去应对国家的未来和命运呢?在这里,诗人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而是留给读者去思考。这既显示了诗人的谦逊和深思,也体现了他的博学和睿智。

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内心的抒发,成功地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局的关注和对未来的思考。它既有深沉的情感内涵,又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是杜甫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