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提诗壁漫黄埃,忽忽笼纱两过梅。
老值白鸡能不死,复随春色破寒来。
诗句释义与赏析
深入解析王安石《庚申正月游齐安有诗云水南水北重重柳壬戌正》
- 诗句原文
- 招提诗壁漫黄埃,忽忽笼纱两过梅。
- 老值白鸡能不死,复随春色破寒来。
- 词句翻译
- “招提诗壁漫黄埃”,指招提寺的墙壁被黄色尘土覆盖。
- “忽忽笼纱两过梅”,描述春天景色,轻轻的雾气像薄纱一样笼罩着梅花。
- 关键词注释
- 招提:招提是佛教寺院的意思,这里指的是位于山上的一个寺庙。
- 诗壁:寺庙中的墙壁上刻有诗歌或壁画。
- 黄埃:黄色的灰尘,形容环境被尘埃覆盖。
- 忽忽:形容轻风拂过的感觉,此处表达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
- 赏析
- 此诗句描绘了诗人对春天自然美景的独特感受,通过对寺庙、梅花以及轻雾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特有的宁静与美丽。
- “忽忽笼纱两过梅”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轻纱比作笼罩在梅花上的轻纱,增添了诗意与画面感。
- 通过对比“水南水北重重柳”与“山后山前处处梅”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于四季变换中不同季节特色的高度敏感和深刻理解。
- 创作背景与时代意义
- 这首诗创作于北宋神宗元丰三年(庚申年)正月,此时王安石因政治原因多次被贬至地方任职。
- 诗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象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自然界生命力的一种赞颂,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的热爱。
- 文学价值与影响
- 作为王安石的代表作之一,此诗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超的艺术技巧,对宋诗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 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意象,如“水南水北重重柳”和“山后山前处处梅”,这些词汇至今仍广为传诵,成为汉语中的经典表述。
- 历史背景与文化意蕴
- 宋代时期,文人墨客经常通过诗歌来表达对社会现象的看法和对自然景观的赞美。王安石的这首《庚申正月游齐安有诗云水南水北重重柳壬戌正》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 诗中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美,还隐含了诗人对政治失意的感慨以及对人生命运的思考,使得作品具有了更深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 现代解读与启示
- 当代读者可以从这首诗中学习到如何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思考来捕捉生活中的美。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和艺术表达方式,也启发现代人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和灵感。
诗中蕴含的哲理和人生态度,对于现代人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和挑战,提供了积极的心理支持和精神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