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陀罗师能幻物,幻秽为净持幻佛。
佛幻诸天以戏之,幢幡香果助设施。
茫然悔欲除所幻,还为幻佛力所持。
佛天与汝本无间,汝今何恭昔何慢。
十方三世本来空,受记岂非遭佛幻。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以下是对每个诗句的翻译、注释和赏析:
跋陀罗师能幻物,幻秽为净持幻佛。
译文:跋陀罗大师能够幻化万物,用清净的心持守幻化的佛。
注释:跋陀罗(Bhagavāna),又称跋陀,是古印度的一位著名佛教导师,他擅长幻化术,能够幻化出各种事物。在这里,他通过幻化万物,来实践佛教的教义,强调内心的清净和对佛法的坚持。佛幻诸天以戏之,幢幡香果助设施。
译文:佛界的天人以嬉戏的方式参与其中,用旗帜和幡幔,以及香果等物品布置场地。
注释:“佛界”指的是佛教中的最高境界,天人是佛教中的神祇。他们常常出现在佛教的仪式或庆典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里的“以戏之”是指他们参与游戏,与跋陀罗一同表演。而“幢幡香果”则是他们的道具和食物,用于营造氛围。茫然悔欲除所幻,还为幻佛力所持。
译文:然而,当人们试图消除这些虚幻时,却发现自己被幻化的佛的力量所束缚。
注释:这里的“茫然悔欲除所幻”指的是人们在面对虚幻世界时感到困惑和后悔,想要摆脱这一切。而“还为幻佛力所持”则表示尽管人们努力想要摆脱虚幻,但最终仍然被幻化的佛的力量所控制,无法真正地摆脱。佛天与汝本无间,汝今何恭昔何慢。
译文:佛天和你们原本没有隔阂,你现在又为何如此恭敬,过去又为何如此傲慢。
注释:这里提到了“佛天”,即佛的境界,它与人间有着本质的不同。而“汝今何恭昔何慢”则表达了一种对比,即现在的你与过去的你有所不同。可能是因为经历了一些事情后,你变得更加谦逊和尊重他人。十方三世本来空,受记岂非遭佛幻。
译文:无论在十方世界还是在前世今生,一切都是空的,难道这不是受到佛的幻化吗?
注释:“十方”指的是佛教中所有的地方,包括东方、南方、西方、北方、上方、下方等等。“三世”则是指过去、现在和未来。这里的“本来空”指的是一切事物都是空虚的,没有固定的实体。而“受记”则表示这一切都是由佛的记号所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