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水滔天竟东注,气泽所钟贤可慕。
文章浩渺足波澜,行义迢迢有归处。
中江秋浸两崖间,溯洄与我相往还。
我挹其清久未竭,复得纵观于波澜。
放言深入妙云海,示我仙圣本所寰。
楞伽我亦见仿佛,岁晚所悲行路难。

【注释】

鄱水(pó shù):指鄱阳湖。

滔天:波涛汹涌的样子。东注:向东流入。

气泽:这里指鄱阳湖水气滋润。贤可慕:贤者值得仰慕。贤,有德才的人。

文章:指诗文。波澜:指文章的气势、风格。

迢迢:遥远的样子。行义:行为操守。

中江:指赣江中段。两崖间:即两岸之间。

溯洄:逆流而上。往还:来回。

挹(yì):舀。

放言:放开胸怀畅所欲言。深入:指进入云海深处。妙云海:指云海深处。

示:显示。我亦见仿佛:我也能看见它的大概。楞伽,梵语音译,佛教经典之一。

楞伽我亦见仿佛:我也能见到佛法的真谛,只是岁月蹉跎,人生路途艰难。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绝。诗的前半部分写诗人对贤者的仰慕之情和贤者文章的赞赏;后半部分写诗人与贤人交往的情景,并抒发了作者对时世艰难的感慨。全诗语言简练含蓄,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贤者的景仰之情和对时世艰辛的感慨。

诗的第一句“鄱水滔天竟东注”,写鄱阳湖波涛滚滚,向东奔腾而去的景象。“滔天”一词,形容波涛浩渺如天一般无边无际,生动形象地展现了鄱阳湖波涛汹涌、气势磅礴的壮观景象。

接着诗人写到“气泽所钟贤可慕”。这里的“气泽”指的是鄱阳湖的水域面积广阔,能够滋养万物,而“贤可慕”则是指那些贤能之人值得人们仰慕。诗人以“气泽所钟”来形容贤者之德,既突出了贤者之德行广被天地,又表达了诗人对贤者的敬仰之情。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希望成为贤者之一的愿望,这种愿望源于他对贤者之德的敬仰。

然后诗人写到“文章浩渺足波澜,行义迢迢有归处”。这里的“文章浩渺”指的是诗人的文章如同波澜壮阔的海洋一样,充满了无尽的智慧和才华;“行义迢迢”则是指诗人的行为操守如同遥远的路程一样,充满艰辛和坎坷。然而,即便如此,诗人依然坚定地追求着自己的道路,不为任何困难所动摇。

接下来的诗句“中江秋浸两崖间,溯洄与我相往还”,描述了诗人在中江两岸之间的景色,以及他与贤者之间的交流往来。这里的“中江”指的是赣江中段,而“两崖间”则是两岸之间的景象。诗人通过描绘这些景色,表达了与贤者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贤者的敬仰之情。

然后诗人写道:“我挹其清久未竭,复得纵观于波澜。”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诗人一直在欣赏着贤者的文章,并且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很久,但诗人仍然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同时,他也得以再次领略到贤者的文章风采,感受到了文章中的智慧和力量。

诗人写到“放言深入妙云海,示我仙圣本所寰”。这里的“放言”、“深入”和“妙云海”都表达了诗人对贤者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想要深入了解贤者的思想境界的愿望。而“示我仙圣本所寰”则是指贤者本身就是一位仙圣般的人物,他的思想和言行都代表了人类的最高境界。

诗人写到“楞伽我亦见仿佛,岁晚所悲行路难”。这里的“楞伽”指的是佛教经典之一《楞伽经》,而“岁晚所悲行路难”则是指岁月已经流逝,人生道路变得艰难曲折。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对人生道路艰难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未来的担忧和不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