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动行善行,无明流有流。
种种生住灭,念念闻思修。
终不与法缚,亦不著僧裘。
诗句释义:
- 无动行善行 - “无动”指的是内心不为外物所动,而“行善行”则是指持续做善事。
- 无明流有流 - “无明”通常理解为没有迷惑或错误的认识,这里与“流”结合,可能是指世间的种种变化与流转。
- 种种生住灭 - “种种”可能指多样的状态或存在形式;“生住灭”则是佛教中常用的术语,表示万事万物的生起、存在和消逝。
- 念念闻思修 - “念念”表示时时刻刻、每时每刻;“闻思修”可能指通过听闻和思考修行。
- 终不与法缚 - “与法缚”意味着被佛法所束缚,这里的“缚”可以理解为束缚或限制。
- 亦不著僧裘 - “著”在这里是穿的意思,“僧裘”指的是僧人的外衣,可能指不执着于任何外在的形式或物质。
译文:
在不动如山的境界里行善,不被世间的纷扰所迷惑。
世间种种现象生生不息又不断变迁消逝。
时刻不停地听闻佛法并深入思考其内涵。
最终不会受到任何佛法的束缚,也不会执着于僧侣的衣物。
赏析:
这首诗以佛家思想为基础,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心无旁骛的生活态度。诗中的“无动行善行”体现了对内在世界清净无染的追求,即通过内心的平和来实现善行的积累。”无明流有流”反映了对于世事变迁的深刻理解,即世间一切皆在不断变化之中,无需执着于任何状态。
诗中“种种生住灭”是对生命无常的哲学思考,提示读者要珍惜眼前,活在当下。”念念闻思修”则强调了修行的方法,即不断地学习、听闻佛法,并通过深入的思考进行实践。最后两句”终不与法缚,亦不著僧裘”则展现了诗人对于佛法和修行的超越理解,认为真正的修行不在于外在的形式或束缚,而在于内心的自由与自在。整体上,这首诗传达了一种追求精神自由和内在平和的生活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