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民,生近二边长苦辛。
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
今年大旱千里赤,州县仍催给河役。
老小相携来就南,南人丰年自无食。
悲愁白日天地昏,路旁过者无颜色。
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
河北民,生近二边长苦辛。
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
今年大旱千里赤,州县仍催给河役。
老小相携来就南,南人丰年自无食。
悲愁白日天地昏,路旁过者无颜色。
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
注释:
- 河北民:指黄河以北地方的劳动人民。
- 生近二边:生活在靠近辽和西夏的边境地区。
- 长苦辛:长期处于艰苦辛劳的境遇之中。
- 家家养子:每家都养育儿子学习农耕和织布。
- 输与官家:交给朝廷再向敌国供奉(即缴纳赋税)。
- 今年:今年遭遇干旱灾害。
- 千里赤:形容土地干裂,千里之内都是红色的干土。
- 州县:州县政府仍然催促百姓完成河防工作。
- 老小:指所有的老年人和孩子。
- 相携:相互搀扶着。
- 就南:向南逃亡或求生。
- 丰年:丰收之年。
- 悲愁:因旱灾而感到悲伤。
- 天地:天空和大地。
- 无颜色:形容极度悲伤或疲惫,失去了生气。
- 汝生:你的一生。
- 太宗:唐太宗李世民,历史上著名的明君,贞观之治是他治理国家时期的代名词,被视为理想的政治状态。
- 兵戎:战争和兵器。
译文:
河北边的老百姓生活艰难,他们生在边境地区,长期以来承受着困苦。每个家庭都要供养子女学习农耕和纺织,然后将他们的产品献给朝廷,以供对敌国的贡礼。今年遭遇大旱,千里之内的土地裂开红色,州县的官员们仍然催促百姓完成河防的工作。所有的老人和孩子一起逃向南方,南方的人们虽然丰收但却没有足够的食物。因为他们无法忍受旱灾带来的灾难,所以天空和大地显得暗淡,路过的人看起来都失去了生气。你的人生不能比作唐太宗李世民在位的贞观盛世,那时的国家安定繁荣,没有战争和武器。
赏析:
这首诗通过具体描绘河北民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生存状况以及他们的内心感受,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和对社会不公现象的不满。诗歌中的“家家”一词突出了普遍性,反映出不仅仅是个别家庭的困境,而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诗中提到的旱灾、饥荒等现象,都是封建社会下阶级剥削和民族压迫的具体体现。同时,诗人通过对比唐代的“贞观之治”,暗示了当前社会的腐败和政治的不公,表达了对理想政治秩序的向往和批判现实的强烈情绪。整首诗通过生动的画面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深厚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