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落潇潇晚吹生,斜阳天际与林平。
黄花照眼吟肩耸,红袖扶头醉帽轻。
可惯探题仍击钵,敢辞偿令独浮觥。
相逢又复惊相别,樽酒何妨意气倾。
【注释】
和应:指和州(今安徽和县)人。资深(?一约825):生平不详,与白居易友善。康乐园:在和州城西,白居易晚年常游此。晚吹生:傍晚的凉风。斜阳天际与林平:太阳西坠,天边一片红霞映照在林间。黄花:菊花。吟肩耸:诗人因吟诗而双肩耸起。红袖扶头:酒喝多了,头上微湿。探题:即作诗。击钵:僧人敲木鱼以作信号。偿令:还令。浮觥:斟酒。樽酒:酒杯中斟满的美酒。何妨:不妨。意气:豪情壮志。倾:倾倒。
【赏析】
这两首诗写于作者晚年,时在唐宪宗元和八年(公元813年)。当时作者已退居下位,但并不甘寂寞,仍时时关注朝政,关心国事。他写了两首绝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第一首,写重阳节赏菊之乐。首二句是说,村落里传来飒飒秋风,斜阳照射到林梢,把大地染成一片红色,十分美丽。第三句是描绘诗人饮酒赏菊的情景:他一边喝酒一边吟诗,酒力发作,双肩耸起,头上也微微湿了。第四句写诗人与朋友相聚畅饮时的情趣:我习惯作诗,你擅长弹琵琶,我们何不一起饮酒作乐呢?第五、六句是说自己不善于应酬,不敢辞谢主人的盛情,只能一个人端着酒杯,独自畅饮。结尾两句是说,虽然分别了,但相逢时还是那样高兴。“何妨”二字写出了诗人豪迈的心情,表明自己并不计较离别之苦,而是把重逢看作莫大的欢乐。
第二首,抒发作者对官场的厌倦之情。首二句写诗人秋日登高,看到夕阳西下,天际一片红霞,感到十分惬意。三、四句写诗人赏菊的情景,他一边饮酒一边吟诗,喝得酩酊大醉。五、六句是说他喜欢听歌,听到美妙动听的歌声就心花怒放,忍不住要多喝几杯美酒。七八句写诗人与友人相聚时的欢乐情景:你们都来陪我喝酒吧!最后两句是说,虽然分别了,但我依然感到十分快乐,因为友情深厚。“何妨”二字表达了诗人乐观豁达的感情,说明自己并不计较离别之苦,而是把重逢看作莫大的欢乐。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晚年的生活情趣。前一首着重写诗人赏菊饮酒时的快乐心情;后一首着重写诗人对官场的厌倦,以及对友情的重视。全诗风格清新自然,充满生活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