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皞司肃杀,于渠独留情。
一枝黄金花,照眼增双明。
香清露漙漙,秀色云英英。
会当饮潭水,使我病骨轻。
秋风中采摘菊花的诗王之道《和徐伯远秋晚采菊》
王之道,宋代著名诗人,其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与文人的情感。他的诗作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著称,善于捕捉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之间的微妙联系。在这首名为《和徐伯远秋晚采菊》的诗中,王之道通过秋天这个季节的典型特征,展示了一种超越世俗的情感纠葛,即对逝去之人的怀念和哀伤。
诗篇开篇:“少皞司肃杀,于渠独留情。”这里的“少皞”是古代神话中的司春之神,而“肃杀”则形容秋天的寒冷与凋零。诗人通过对比“少皞”与“于渠”,表达了一种孤独的情感,这种情感不仅来自自然界的萧瑟,还来源于心中对逝去友人的深深眷恋。
继续深入诗句:“一枝黄金花,照眼增双明。”此处“黄金花”象征着珍贵与美好,而“照眼增双明”则描绘了菊花在秋日阳光下的美丽景象,如同两道明亮的眼睛,照亮了诗人的心房。这不仅仅是对菊花本身的赞美,更是对其象征意义的一种寄托。
“香清露溥溥,秀色云英英。”这里,诗人用“清露”和“云英”来比喻菊花的香气和色泽,传达出一种清新脱俗、高洁优雅的美。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不仅展现了菊花的自然美,更深层次地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美好易逝的感慨。
诗的最后一句:“会当饮潭水,使我病骨轻。”在这里,“潭水”可能象征着深邃与平静,暗示着内心的平和与超然。诗人通过饮用这“潭水”,希望自己能够忘却悲伤,恢复健康。这一动作不仅是对自我的一种安慰,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生死、离别的深刻理解。
《和徐伯远秋晚采菊》不仅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更是诗人情感的真实流露。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情感表达、精致的意象运用以及独特的文化内涵,成为宋代诗歌中的佳作,展现了王之道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艺术成就。无论是对于文学爱好者还是历史研究者,这首诗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