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西有祠临水涘,翠松列植路如砥。
问之耆老此为谁,唐大历中吴刺史。
刺史为民开陂湖,故迹犹传堰九里。
年年箫鼓报丰穰,决渠为雨润泽美。
遗爱有桥名怀恩,姓名不载太史氏。
昔汉吴公治第一,列传寂寂名无纪。
刺史岂其苗裔欤,明州政亦河南比。
堂上大书荆公诗,兰菊春秋百世祀。
地志祇称王长官,有功于民盖一揆。
吾闻是邦多贤守,裴王碑字颜与李。
惟侯盛德着人心,彼石可焚祠弗圮。
广德湖为鸿隙陂,召棠栾社谁敢毁。
粳稌充羡侯之赐,庙食长存如此水。
【注】:
- 吴刺史庙:唐代大历中,吴郡(今江苏苏州)刺史李怀恩开陂湖以溉田。后人为纪念他,建祠于此。
- 城西:指苏州城西。
- 水涘:水边。
- 翠松列植路如砥:路旁种着苍翠的松树,就像磨刀石一样平整。“砥”是一种石头。
- 耆老:年高的人。
- 唐大历中吴刺史:唐代大历年间,吴郡(今江苏苏州)的刺史是李怀恩。
- 为民开陂湖:为民众修建了水利工程。
- 故迹犹传堰九里:故迹(即李怀恩的政绩)依然流传。
- 年年箫鼓:每年春天吹奏箫声,打鼓庆祝丰收。
- 决渠为雨润泽美:用决开渠道的方法让雨水滋润土地。
- 遗爱有桥名怀恩:留下爱民的事迹,所以建桥名为怀恩。
- 姓名不载太史氏:他的姓名没有记载在太史的史书里。
- 昔汉吴公治第一,列传寂寂名无纪:过去汉高祖时期的吴公治理国家,其功绩卓著却没有被记载入史册。
- 刺史岂其苗裔欤:刺史难道是他的后代吗?
- 明州政亦河南比:明朝的政事也和河南相比。
- 堂上大书荆公诗:祠堂上面写着王安石(宋神宗时宰相)的诗。
- 地志祇称王长官:地方志只称他为“王长官”。
- 有功于民盖一揆:对于百姓的功绩,是一致的评价。
- 惟侯盛德着人心:只有你的美德感动了人们。
- 彼石可焚祠弗圮:那些石头可以焚烧,但祠庙却永远立在那里。
- 广德湖为鸿隙陂:广德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鸿隙陂。
- 召棠栾社谁敢毁:召棠栾社的人们谁敢毁坏它?
- 粳稌充羡侯之赐,庙食长存如此水:粳米作为对李怀恩的赏赐,他的庙食永远保存在这里。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苏州吴郡李怀恩祠庙的诗。首句点题,说明此祠是为纪念唐朝大历年间吴州刺史李怀恩所立。第二句写祠庙环境,突出了祠庙所在地势的特点。接着四句描写祠中景致及李怀恩的丰功伟绩,并由此引出了对李怀恩的赞美之情。第五、六句进一步歌颂李怀恩为民造福的精神,以及他在历史上的地位。最后几句则是诗人自己感慨的抒发,表达了对李怀恩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历史的反思。全诗语言平易自然,感情深沉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