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后松斋日,曾知学共程。
心期千古远,世味一毛轻。
孰谓暌离久,犹垂故旧情。
何时风月夜,得共插文盟。

台山周咏道别五年因诗寄借韵以谢二首,其一

解后松斋日,曾知学共程。

心期千古远,世味一毛轻。

孰谓暌离久,犹垂故旧情。

何时风月夜,得共插文盟。

注释:

解后松斋日:指作者与友人分别后的某个日子。

曾知学共程:曾经共同学习过。

心期千古远:心中所期待的永远久远。

世味一毛轻:世间的琐事和利益如同一根毛发那么微不足道。

孰谓暌离久:谁说我们分离的时间已经很久了。

犹垂故旧情:仍然怀有过去的感情。

风月夜:风清月白之夜。

得共插文盟:能够一起讨论文学。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分别后,通过诗歌向朋友表达感谢之情。诗人在松斋日写下了这首《答周生》,以此向朋友表达自己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望。

第一句“解后松斋日”,描述了诗人和朋友分别后的某个特定的日子。这里的“松斋日”可能是一种象征,代表着一种宁静、闲适的氛围,也象征着友谊的长久和稳定。

第二句“曾知学共程”,表达了诗人和朋友在学习过程中的相互陪伴和共同成长的经历。这句诗中的“曾知”和“共程”都暗示了这种经历的重要性和价值。

第三句“心期千古远”,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期待和期望。这里的“心期”可以理解为内心的愿望或期盼,而“千古远”则表达了这种愿望的深远和永恒。

第四句“世味一毛轻”,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琐事的轻视。这里的“世味”可以理解为世间的纷扰和诱惑,“一毛轻”则表示这些纷扰和诱惑在诗人看来是多么的微不足道。

第五句“孰谓暌离久”,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分离时间的质疑或不满。这里可能是诗人对朋友的关心和担忧的表达,也可能是对现实情况的一种感慨或反思。

第六句“犹垂故旧情”,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友情的怀念和珍惜。这里的“故旧情”指的是旧日的情感和关系,而“犹垂”则表示这种情感仍然存在并延续着。

最后一句“何时风月夜,得共插文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重逢和重聚的期待。这里的“风月夜”可以解读为一个美好的时刻,而“得共插文盟”则是说希望能够在某个美好的时刻与朋友一起讨论文学,共享美好时光。

这首诗的语言简练、含蓄,充满了深情和真挚的情感。通过对友情的描述和表达,展现了诗歌的主题和内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