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歌声里一瓢安,士友催诗送长官。
律己十分无可议,爱民一念未尝寒。
更知耐事如公少,留取清名作样看。
百姓越疆归令问,恩流职外此尤难。
【注】
金华:古地名,今属浙江。宰:官职。
更知:更加了解。
令问:美称。
【赏析】
此诗是一首赞美地方长官的颂歌。诗人通过送别金华赵宰这一事件,赞扬了这位长官清廉爱民、勤政爱民的美好形象。
首句“弦歌声里一瓢安”,写赵公在送别宴上饮酒作乐的情景。诗人抓住一个典型细节:“一瓢”,写出赵公清廉的形象;“弦歌声里”,表现了宴会欢乐的气氛。
二句“士友催诗送长官”,“催诗”与“送长官”形成对比,突出赵公之高洁。
三至四句“律己十分无可议,爱民一念未尝寒。”写他的为官之道。“律己”,即约束自己,要求严格;“无可议”,即没有可非议的地方。这两句赞他为人清正廉洁。“爱民”一句则说他关心百姓,深得民心。
五句“更知耐事如公少”,“耐事”是忍耐,“少”即少时。这句是说,你能够忍受的事情多,真是少见啊。
六至八句“留取清名作样看”,“清名”指好名声,“样看”,是说可以借鉴、学习。诗人赞扬赵公的政绩,认为他值得人们学习,并希望他能把这种清白正直的品质永远保留下去。
末两句“百姓越疆归令问,恩流职外此尤难。”这是对赵公爱民的总结和评价。“越疆”意谓越过国界,指百姓不远万里而来归依;“令问”即美称,这里指的是好的政声。“恩流职外”即恩泽施于职责范围之外,意即其政绩远播,影响及于民间,“尤难”指尤其难得。
这首诗歌颂了一位清官为民造福的精神风貌,体现了诗人对清官的爱戴之情,表达了诗人对清官的由衷赞美和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