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飘泊委蓬蒿,洴澼无封敢叹劳。
心学古人方有愧,身从衰俗忽为高。
苟惭枉道干箪食,肯谓非时爱一毛。
末学从兹益知守,善人不鄙与华褒。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根据诗歌的注释,结合作者的情感以及诗句的意思分析作答。“浮生飘泊委蓬蒿”,诗人以蓬草自比,表达了自己对世事的无奈与感慨。“心学古人方有愧,身从衰俗忽为高”两句是说诗人虽然学习前代圣贤,但仍然感到惭愧,因为自己身处衰败的社会风气中而显得与众不同。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行为的自责以及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苟惭枉道干箪食,肯谓非时爱一毛”两句是说诗人为了生计不得不违背自己的道德准则,甚至不惜放弃原则去迎合世俗。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认识以及自己的无奈和妥协。“末学从兹益知守,善人不鄙与华褒”两句是说诗人从今以后更加懂得坚守自己的信仰和原则,并且不会因此而受到他人的鄙视或者赞扬。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来的自信以及对社会的评价。

【答案】

①浮生飘泊委蓬蒿:浮泛无定的生活使诗人如同飘泊不定的蓬蒿一样。②洴澼(biàn

pì)无封敢叹劳:指做漂絮工作而没有封赏不敢感叹辛劳。③心学古人方有愧:说自己学习古代圣贤,却仍然感到惭愧。④身从衰俗忽为高:身在衰颓的社会风气中却显得很高洁。⑤苟惭枉道干箪食,肯谓非时爱一毛:说自己即使勉强去做违背道义的事也要吃上饭,不肯认为不合时节去爱惜一根毫毛。⑥末学从兹益知守:从今以后我会更加明白要坚守自己的信仰和原则。⑦善人不鄙与华褒:好的人在别人眼中并不因华丽而受赞赏。⑧赏析:诗人借“浮生飘泊”、“心学古人”、“身从衰俗”、“苟惭枉道”、“末学益守”等词语,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愤懑、失望及对自身行为的自责。同时,也流露出了他对人生、对社会的某种认识和评价,即诗人认为在乱世中,只有坚持自己的信仰和原则才能得到真正的尊重,并希望他人也能如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