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公被诬莫自辨,惨惨白日阴无辉。
而余昏狂不自度,欲尽物理穷毫丝。
要袪众惑运独见,中夜力为穷研思。
如知在人不在天,譬之蚤虱生裳衣。
扪搜剔拨要归尽,是岂人者尚好之。
然而身尚不绝种,岂复垢旧招致斯。
鱼朽生虫肉腐蠹,理有常尔无何疑。
谁为忧国太息者,应喜我有原蝗诗。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愈的作品。它描绘了诗人在政治风波中,坚持正义,不畏强权,勇于揭露真相的精神风貌。

第一句“原蝗”直接揭示了诗的主题,即“蝗虫”。蝗虫是一种害虫,它们会破坏农作物,给农民带来灾难。然而,诗人并不因此而感到恐惧或无助,反而以更加坚定的态度来面对这一挑战。

第二句“天公被诬莫自辨”,诗人用了一个比喻,将天公(即上天或自然)比作被冤枉的人,表达了自己对于被诬陷、遭受不公正待遇的无奈和困惑。这里的“莫自辨”意味着诗人在面对困境时,无法为自己辩解,只能默默地承受着。

第三句“惨惨白日阴无辉”,诗人用“惨惨”来形容自己的心情,表示内心的痛苦和悲伤。而“阴无辉”则形象地描绘了白日被乌云遮挡的景象,暗示了光明正道被黑暗势力所遮蔽,使得正义难以伸张。

第四句“而余昏狂不自度”,诗人继续表达自己的情感,说自己虽然处于混乱之中(昏狂),但仍然保持着清醒的判断力,不会迷失方向。这里的“昏狂”指的是人的一种精神状态,即思维不清晰、容易受外界干扰的状态;而“度”则是衡量、判断的意思。

第五句“欲尽物理穷毫丝”,诗人表示自己决心要彻底理解世间的道理,就像梳理一根细毛一样细致入微。这里的“物理”指的是自然界的规律和法则;“穷毫丝”则形象地描绘了对事物的深入剖析和理解。

第六句“要袪众惑运独见”,诗人提出自己的观点,认为应该消除众人的疑惑,用自己的独立思考去发现真理。这里的“袪众惑”指的是消除众人的疑虑和误解;“运独见”则是用自己的独特见解去看待问题。

第七句“中夜力为穷研思”,诗人进一步阐述自己的想法,表示自己会在深夜里竭尽全力地思考和研究。这里的“中夜”指的是夜晚时分;“力为穷研思”则表明了诗人的决心和毅力。

第八句“如知在人不在天”,诗人引用了一句古语,表示知道道理的人是在人而不是在天。这里的“知在人”指的是认识到道理需要人的主观努力;“不在天”则强调了这个道理不是天生就存在的,而是需要人们不断地学习、实践和探索才能领悟到的。

第九句“譬之蚤虱生裳衣”,诗人通过一个比喻来说明这个道理。蚤虱寄生在衣服上,虽然看起来很微小,但却对衣物造成了很大的损害。这里用蚤虱来比喻那些看似微不足道但却能带来危害的小事。

第十句“扪搜剔拨要归尽,是岂人者尚好之”,诗人进一步强调了自己的观点,表示自己对于这些琐事的厌恶。这里的“扪搜剔拨”指的是仔细搜寻和剔除;“是岂人者尚好之”则表示对于那些看似美好的事物,人们往往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态度。

第十一句“然而身尚不绝种,岂复垢旧招致斯”,诗人再次提到自己的处境,表示尽管自己曾经受到污点,但仍然保持着清白的形象;也提醒人们不要因为一时的利益而放弃原则。这里的“身尚不绝种”指的是自己的身体还没有受到玷污;“岂复垢旧招致斯”则表示不应该为了过去的错误而继续犯错。

第十二句“鱼朽生虫肉腐蠹,理有常尔无何疑”,诗人用一个生动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道理。鱼腐烂后会产生虫子,肉腐败后会生出虫蚁。这里的“鱼朽生虫”和“肉腐蠹”都描述了事物的变化过程;而“理有常尔无何疑”则指出这些变化都是自然的规律和必然现象,无需过度担忧或怀疑。

最后一句“谁为忧国太息者,应喜我有原蝗诗”,诗人总结自己的诗歌作品《原蝗诗》,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以及对个人遭遇的感慨。这里的“谁为忧国太息者”指的是那些为国家担忧、叹息的人们;“应喜我有原蝗诗”则表示诗人希望那些关注国家命运的人能够看到自己的诗歌作品,从中汲取力量和勇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